我眼中的毛泽东
--原毛泽东的秘书高智访谈录

上海新文化广播电视制作有限公司、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提供

   解说

  高智是陕西佳县人,少年时听到很多关于毛泽东的传说。在那时,他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要见到毛泽东。17岁时他辍学于绥德师范去了延安,由于他的学历高,到了延安后就进入了中央机要科。在那里,他看见了自己做梦都想见到的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总算如愿以偿了。随后,高智就跟着中央机关,随着毛泽东进了北京城。


   和所有想见到毛泽东的人相比,命运好象特别青睐于高智。1952年,他被调到毛泽东身边做机要秘书,虽然和毛泽东没有了距离,没有了神秘感,但在毛泽东身边的十年,高智深深体会到了毛泽东作为国家领袖的人格魅力。

  1945年一次工作之余,高智在延安终于见到了毛泽东

  采访:

  毛主席,还有一个女的,个子高高的,还有一个小孩,在那里散步呢。主席一出现,我们那儿是不太高的一个山坡嘛,一见毛主席就认识。作为我是第一时间,那当然很高兴,我就赶快跑到窑洞里边,把其他同志叫出来,我说快出来,快看,毛主席在那散步呢!我当时想从山坡下去,再近一点儿,跟毛主席握个手,哎,一想不对,人家正在散步,谈话,有时主席还做着什么动作,谈到什么事情就有什么动作会做的,一想不对,一下去就把人家打扰了,就没下去,就在那儿目不转睛的看,看主席,一直看到大小三口快出杨家岭了

  解说词:

  1947年,胡宗南率23万国民党部队进攻延安,在撤离前,毛泽东要把全国各解放区的战略计划部署完毕,于是一封封带有加急加密字样的电报被发往全国各地,而这些电报几乎都经过了高智的手。

  采访:

  在我所经历的电报当中,可以这么说,几乎全部都是毛主席起草的。特别是解放战争,我几乎没见过其它人的电报,几乎全部是毛主席的电报,当时土改方面的也好,都是毛主席起草的。这个电报呢它是分等级的,三个A的就是很急的了,四个A的就是更重要的了,更急的了就代表电报的密度跟时间,既保密,而且要以最快的时间发到对方去。主席这些情况有时候转战陕北行军的时候,毛主席就等看机要科的是不是把这个最重要的电报发出去了,然后决定我现在离开不离开这个村庄,如果这个电报发出去了,我们都转移,如果电台还没有发出去,他也等。

  解说词:

  在这次延安的撤退行军中,部队多次险些与国民党军队碰头,情况十分紧张,但毛泽东敞胸露怀镇定自若的样子成了部队所有人员的定心丸。

  采访:

  发生了很多次紧张的情况,毛主席从来没有一点紧张,周副主席还紧张,叫毛主席赶快走,毛主席一点不慌张,哪怕是冬天也好,他穿棉衣或单衣,他从来都是不扣扣子,都是敞着的,所以我们就想,毛主席的胸怀就是大,他没有一点紧张,所以我就感觉,跟着毛主席就放心。你就想跟着毛主席就放心了。转战陕北好几次敌人很近的,但是毛主席估计都准确,该向哪里走就向哪里走,特别是我们的情报,陕北的老百姓也好,毛主席说过,他动我也动,他不动我也不动,就是你敌人走,我毛主席也走,你敌人不动我也不动,主席也非常准确。

  解说词:

  1949年3月,高智跟随中央机关和毛泽东进了北平城。到了1952年,上级调他到毛泽东身边做机要秘书,听到这一消息,高智一反常态,犹豫再三。

  采访:

  当时叶子龙说了以后,我说我不敢去,他说为什么,我说,一个,主席是湖南人,我是陕北人,我担心我听不懂他的话,他听不懂我的话,我说这不是闹着玩的,恐怕出事情,做不好。叶子龙就反复给我做工作,我说我提个建议,我能不能试一试,行了我就一直干下去,不行的话请组织随时调整,最后叶子龙就笑一笑,就定了。我把手头工作一交代,第二天一上班,你就到丰泽园那里去,第二天我就到中南海丰泽园。

  解说:

  第二天,高智就去丰泽园,握了毛泽东的那双大手。

  采访:

  一进去,主席卧在床上,一手拿着报纸在那儿看,穿着睡衣,就是那种大毛巾,类似那种材料做的睡衣,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烟在那看报纸,盖个毛毡,他不盖棉被子,主席就说话,慢慢地,他说,哦,哦了一下,然后就起身了,把报纸一放,就伸出来一只手,他的手比我的手大,我就三步并做两步上去把他的手就抓住了,就问候了一下:主席你好。然后他就说,欢迎你以后就在我身边工作,你愿意不愿意,我说愿意愿意。他又重复了一遍,那好,以后就在我身边,帮助我做一点事,帮助我做一点事。哎呀,这句话我也是非常感动,你是领袖,我是很一般的人,你想让我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还帮助你做一点事情,还带了一个好不好。帮助我做一点事情好不好,我说好好好,然后我就告退了。一出主席的卧室,我就在院子里连蹦带跳,我就通过主席的书房跑到我的办公室,身上好像一下就轻松了许多,高兴。

  解说:

  幸运的高智就这样达到了他理想的目标,通过和毛泽东的深入接触,他看到了毛泽东在生活中那平凡的一面。他喜欢毛泽东的幽默,喜欢毛泽东和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毛泽东几次说高智这个名字厉害。

  采访:

  有一次主席叫几个常委同志去开会,有少奇、总理、陈云、小平,还有总司令,他们几位都到了颐年堂了,我就请主席去了。主席醒来,刚醒来,我说常委几个同志都来了,请主席去参加,去颐年堂开会,主席就把衣服穿好了,还穿了一件大衣,他书房的中门到颐年堂不是有过道吗,刚出书房门的时候我在主席后面,主席回过头来说了一句:高智,我以为主席有啥事情呢,他说你这个名字太厉害了,我说那我以后就改一改,政治的治,同志的志,或者植树的植,主席笑了一下,然后就到颐年堂开会,就这么随便说了一下,不过从那以后我还是叫高智。

  有一次我出差去了,有一个人给主席送了一封信,信一放那人就走了,主席就看那个信,把信封一打开没有瓤子,然后主席自己找,在火车上,在床头上找,找不见以后,就把那个送信的人又叫去了,他说这个信没有瓤,光有皮,主席不批评他,以后这个同志就回到他的车厢里去了。信里边的内容还在台子下边压着呢,结果又给主席送去了,他说主席呀,我光送了信皮,信里边的还在台子底下压着呢,主席没有因为这事批评他,要给别人还不批评啊

  解说

  在1960年生日的这一天,毛泽东显得很疲惫,在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要求他们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做调查研究,过后又给他们七人写了一封信。

  采访:

  然后就在那儿吃饭,主席精神不好,眼睛也小,因为休息不够,好像走路也带点晃晃的程度,精神不好,一面吃,主席一面谈话,他说,一个人不要老在屋子里面,老在屋子里面是要死人的。这些话我理解的就是,好像向担一些职务的人高层来说的,好像这个意思就是一个人要经常深入基层,不能老在上面,后面的话好像是对大家所有人说的,不能老浮在上面,要下去。这些话我理解的就是对任何人说的,包括我嘛,接着他就说,你们谁愿意下去,时间很短,没人说话。我不是在主席的右边吗,我说主席,我愿意下去,主席说好。眼睛迷迷糊糊的精神不太好,就说好。紧接着就说,你们谁还愿意,接着就是这个也说愿意那个也说愿意。第二天早晨天刚亮的时候,六七点钟,天冷的时候,天亮了,主席准备睡觉了,然后把我叫去,就把他那天晚上看的东西都交给我了,从那个里面拿出一个东西,就说你看一看,然后叫汪东兴办,我就在主席的的旁边站了一会儿,就看了一下,是写给我们七个人的信。我从头到尾看了一下,看完了以后我当时就是感动,主席很关心大家,叫大家到哪里去到哪里去,信后面还有报告叫大家看一看。正处在困难时期,主席已经不吃肉了,还叫我们下去,告诉我们怎么怎么样,他说叫送点牛羊肉来,还叫护士送来一些药给我们带上,我当时心里真的挺感激。

  解说:

  这次下去没有多长时间高智就回到了颐年堂。但是到了1962年4月19日,他就真的要离开毛泽东了。十年的朝夕相处,在分别的时候,毛泽东透露出挽留他的意思,曾两次留下高智合影留念,但高智明白,毛泽东做事一向从大局出发,他不能徇私情而留下来。

  采访:

  一见主席,主席叫我坐在他的旁边左边的沙发上,我问了一下主席好,然后主席就开始说了,他说高智,今天找你来谈一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很好,我很满意,现在征求你的意见,你愿意继续在我身边工作也可以,你愿意到其它什么地方去也可以,谈谈你的意见。我就讲,我说主席,说心里话,我愿意跟你服务一辈子,但是根据你的指示,我们先后到河南、江西这一段以后,我感到你说的是对的,我愿意还继续下去。最后他就讲,咱们两个照个相好不好,我就很高兴,我说好好好,我就把他从沙发上搀扶着起来了,到颐年堂门口照了个相。照完了以后,服务科的同志不是也在那服务了吗,就把我的女儿叫过来,我抱着我的女儿,主席又站在那个院子,又跟我交谈起来了。

  解说:

  到了地方以后,复杂的环境让高智无所适从,他开始想念毛泽东,想念那段在梦中都挥之不去的中南海生活。

  采访:

  慢慢慢慢地,就越来越想主席,越来越想,每天晚上做梦都想,有一天我正在搞农业工作的时候,突然,我回来,我当时就想,一定是主席来了,结果回来一看不是,是要把我的工作从研究所调到省外办,我天天盼,月月盼。

  解说:

  1965年1月,高智终于有机会回到中南海,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毛泽东。

  采访:

  主席问我好,我也问主席好了,主席还跟我递了根烟,我把他的烟点着,主席又给我递了烟,离开三年了,很想他,我也说我想他的心情,我说离开几年我很想你,然后主席就我这时候已经在外办工作了,我把外事工作情况也跟他说一说,然后他就讲他想回陕西来,他一面说一面掐着指头算,原话是这样的,我在江西才七年啊,在延安陕北十三年,他想那里的人还想回来,讲了一下,要沿黄河走一遍。

  解说:

  这次分别以后,高智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见毛泽东。回到陕西后,他日日盼月月盼,希望毛泽东能回延安沿黄河走一圈。可是他怎么也没有等来,想着当年与毛泽东的约定,高智先后在延安、洛川等条件艰苦的老区做前站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大,晚年的高智又开始想念起毛泽东来。从当年的壮志年少到现在的白发老人,对毛泽东的热爱在高智身上延续了一生。

新浪文化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