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或纪念过去,是每个人的自由,无可厚非;沉溺或讥讽过去,也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却没有前途。被历史定格的历史人物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却可以让后人审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影响和历史意义,这就是历史留给后人对历史人物毛泽东评头论足的原因。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是具有局限性的,不论是巨人、伟人还是名人,只要是他对那段历史的发展曾经有过创造、修正或是影响,其巨人、伟人抑或是名人的历史地位都不应该受到质疑,不论你是他的朋友、对手还是敌人,都应当理性地尊敬他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也理当如此。至于这些历史人物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那则是见仁见智的立场角度而已。
毛泽东,一个超凡脱俗的历史巨人,他以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超凡脱俗的哲理思想,最终将自己定格在历史巨人的位置上。为了阐明笔者的这一观点,还得从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位伟人说起。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中国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改革思想家。众所周知,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在中华民国以前)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高高在上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人民视为低下的贱人。官,管也,挤进官场者自然就获得了管理贱人的人上人之荣耀,天子号令与贱民顺从,就是帝王历史的特征。直到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理念,为官之道才有了“以人为本”的雏形标准。范仲淹的“先天下”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先贫民百姓,也是如今的概念——先人民。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理念,今天的解读就是“吃苦在人民前,享受在人民后”,由此可见,一个封建王朝的为官者敢于挑战高高在上的帝王号令天下贱民的统治思想,而提出“先民乐,后官享”的统治之道,这就充分说明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具有“超凡”的为官思想,但不足之处在于“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没有“脱俗”的享乐影子,这大概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吧?抑或人性原本就是这样?!但是,由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理念影响着从北宋至今一千多年的历朝历代,
范仲淹的历史伟人形象至今都被世人传颂也就可见一斑。可遗憾的是,历朝历代又有多少统治者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博古通今(从《沁园春.雪》中能够体验到)的毛泽东,不但对祖国人民怀有深深的热爱和眷恋,更是怀着惊人的雄心壮志敢于对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激扬文字指点评判:“……,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个个伟大的帝王,不是“略输文采”,就是“稍遜风骚”,就连一代天骄,也只是有勇无谋的武夫而已。而立志超越历代帝王的毛泽东就已经把自己定位在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历史背景中。那么,怎样超越前人?怎样统治未来?就成了毛泽东必须站在历代统治者的肩头上深思的问题。
历朝历代又有多少统治者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改革思想,最后成了毛泽东超越历代帝王的突破基础。既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具有“超凡”的一面而又欠缺“脱俗”的享乐理念,何不取其“超凡”的精华,去其尚未“脱俗”的享乐理念呢?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演《为人民服务》。从那以后,“为人民服务”不但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五个文字不但包含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超凡”为民思想,而且去掉了“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享受”思想影子。由此可见,“为人民服务”就是超凡脱俗的为官之道思想,这一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民始终是父母,官员始终是公仆!几千年高高在上的帝王号令天下贱民的思想理念从此被毛泽东终结在了毛泽东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思想也同时把毛泽东推向了超凡脱俗的历史巨人的位置上。
在今日的为官之道上,尽管不少的为官者不要说没有毛泽东超凡脱俗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就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都做不到,反而高高在上地享受“先天下之乐而乐”,由此可见,近年来官场的招聘会出现众多趋之若骛者究竟为了啥?这就更值得全社会深思了。
今天,重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哲理思想,笔者断言,对毛泽东不论是站在朋友、对手还是敌人的立场上,不论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评论功过是非,都无法推翻超凡脱俗的“为人民服务”的哲理思想,也无法推翻毛泽东历史巨人的地位,因为,毛泽东不但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而且修正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改革思想,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将长久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世世代代的统治者。而且,超凡脱俗的“为人民服务”的哲理思想,既是前无古人,同时后来者也将难以突破!
原贴时间:2004-12-25 重贴时间:2005-12-26
文中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