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乒乓外交背后的毛泽东

周溢潢

   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突破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正是毛泽东主席作出的英明决策。
   1971年春,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期间,中国队与美国队曾多次相遇。当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之后,中美两国运动员在游览时又碰到了一起。爽朗的美国青年笑着问:“听说你们已邀请我们的朋友(指加拿大队和英国队)去你们国家访问,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啊?”中国代表团团长赵正洪答道,会有机会的。此后,中国乒乓球选手庄则栋与美国选手科恩在乘车时主动交谈,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此事又被当地各大媒体突出报道。中国队的友好态度,深深触动了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哈里森,他来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提出访华要求,代表团立即向国内报告。
   4月3日,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写报告给周恩来总理,报告认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其依据是,在1960年2月中美大使级第九十六次会谈和以后的几次会谈中,美方曾企图绕开中美之间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而提出开展互派记者等民间活动。中方在第100次会谈中提出台湾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都不谈的原则,这成为11年来一直遵循的原则。其次,当时美国还在侵略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威胁我国安全,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第三,不少人认为,美国人要来应首先派高级人物来,而不是乒乓球队。4日,周恩来将圈阅后的报告送毛泽东审批。
   毛泽东把文件压了3天,反复考虑后还是在报告上画了圈,同意上报的意见。然而,在报告退回外交部后,毛泽东仍在反复斟酌这件事,他联系到自1969年8月起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不断传递过来的信息和美国在对华关系上采取的松动措施,看出了美国是真的想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突破,以改变在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被动局面。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美有共同的战略利益。这个时候的形势已不同于1969年8月以前,更不同于1960年。在邀请美国官方高层领导人访华以前,邀请美国民间人士先来中国,既可加深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又可造成中美和解的氛围,以利于官方高层交往。现在美国乒乓球队要求访华,是一个极好的时机。于是他立即要身边的工作人员吴旭君赶快通知外交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此时的毛泽东已按习惯服用了安眠药,准备就寝。毛泽东曾交待身边工作人员,在他服用了安眠药后说的话不算数。这让吴旭君十分为难:现在主席说的算不算数呢?她迟疑着没有动身。毛泽东看见她没有动,就催她:“你怎么还不动身呀?”吴旭君试探着反问:“主席!你刚才说了什么呀?”毛泽东又复述了一遍。吴旭君还不放心,又说:“主席!你以前说过,你服了安眠药以后说的话不算数,这次算不算数呀?”毛泽东把大手一挥:“算数,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吴旭君立即把毛泽东的决定通知了外交部。外交部负责同志及时把毛泽东的决定告诉周恩来,周恩来立即给中国代表团发去紧急指示。
   美国代表团收到邀请后一片欢腾。美国国务院接到驻日本大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后,立即向白宫报告,认为这次邀请的用意“起码有一部分是作为回答美国最近采取的主动行为的一种姿态”。尼克松总统在深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指示发加急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通知他白宫的意见是:乒乓球运动员务必去北京。接着他召开国家安全特别会议,进一步研究了对华政策。事后尼克松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美国乒乓球队于当年4月10日到中国访问,与中国队进行了友谊比赛,参观了清华大学、故宫、颐和园、天安门广场、长城。4月14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表达对美国队的欢迎之情。4月17日,美国乒乓球队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离开中国。4月21日,周总理乘着“乒乓外交”的东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给美国白宫传去口信,提出中方愿在北京接待美国总统特使或总统本人,以讨论解决美国从台湾撤军这个根本问题。随后双方又进行了几次传话,终于实现了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的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1972年2月的中国之行打下了基础。
   参与过打开中美关系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乒乓外交”是一项富有戏剧性的、启示性的外交举措,它体现着中国领导人的某种个性:精明老练、聪明过人、富有智慧,有“小中见大”的战略谋划意识。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9日?第十五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