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
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有谁知道毛泽东曾自称“二十八划生”?又有谁见过口念英语单词的毛泽东?有谁见过想骑马赴昆仑的毛泽东?又有谁见过戴着大口罩的毛泽东?
今年12月26日,将迎来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一部由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详实记录了这些鲜为人知、从未公诸于世的画面,这部纪录片将于12月中旬在全国开始公映。昨天下午,本报记者率先看到这部纪录片,了解到了一个个关于毛泽东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到作为平凡人的毛泽东所展现出的独特风采和人格魅力。在这部长约90分钟的电影纪录片中,有近100组首次公诸于世的珍贵资料镜头,这些镜头大大简化了毛泽东一生中那些人所共知的大事件和大场面,而着力铺陈领袖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这100组珍贵的历史镜头如何挑选的?导演艾辛介绍,摄制组从1938年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及其前身延安电影团在65年间拍摄的毛泽东一大批珍贵的文献资料中进行挑选。导演还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啃”下了500多本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同时更是查阅了多部前苏联、美国等拍摄的关于毛主席的纪录片。
二十八划生寻友启事
谁是二十八划生?谁是“毛奇”?《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告诉你毛泽东就是二十八划生,毛泽东就是毛奇。
从小在私塾上课,却不喜欢四书五经,而捧着当时的进步书籍-《盛世危言》读得津津有味,毛泽东从小就不太“安分”。渐渐长大的他也觉得自己生活太平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于是,17岁那年,写下这样的诗句之后,毛泽东就告别了父母,走出韶山冲,只身来到了长沙,并考上了湖南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
一入学,毛泽东就做了一件让全校师生都目瞪口呆的事--到处以“二十八划生”(繁体毛泽东三个字的笔划共二十八划)的名字张贴寻友启事。为了弄清事实真相,许多被毛泽东张贴启事的学校校长都纷纷来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来查问是否真的有“二十八划生”,“二十八划生”究竟何许人也。
毛泽东想以此举“交奇友、创奇事、读奇书、做一个奇男子”。由于行为之奇、胆识之奇、志向之奇,于是,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学校圈子内被人戏称“毛奇”。
向非洲来宾致屈膝礼
身经百战的毛泽东还是一个幽默的人,纪录片《走近毛泽东》通过一个个以前没有披露的故事展示了毛泽东的幽默情趣。1974年2月22日,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随行的妇女来宾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敬之情,纷纷向毛泽东行屈膝礼,生性幽默的毛泽东也模仿起非洲妇女来向她们致屈膝礼,那种憨态可掬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1973年,基辛格造访中国,毛泽东与其会晤,突然基辛格问道,听说主席阁下正在学英语呢。毛泽东听后立即风趣地说,是啊,只会几个单词,比如“papertiger”(纸老虎)之类的。当时,引得众人开怀大笑。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用“papertiger”这个词来形容国民党反动派,后来还用这个词指帝国主义。
两年后,基辛格带着夫人再次来到北京,又见到了毛泽东,由于基辛格的夫人身高将近两米,毛泽东在和基辛格夫人握手时,看着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的女士不禁笑了起来,他还无语地比了比基辛格和其夫人的个头。后来,基辛格回忆说,当时毛泽东还开玩笑问他对于比男人高的女人有什么看法?
毛泽东妙语论生死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非常旷达,对于死亡也表现得较为幽默。闲暇时他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毛泽东曾这样嘱咐工作人员:“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
毛泽东喜爱吃鱼,一次在杭州观鱼时,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我在世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儿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就这样,毛泽东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出一代伟人旷达的生死观。
主席骑上白色骏马
终日为国事操劳、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梦想-学做徐霞客游历神州名山大川。
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八届七中全会召开之际,曾这样说道,我可以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有地质学家、文学家、生物学家,只准骑马,不能坐车,一直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再沿长江而上,从金沙江一直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向,很想学明朝的徐霞客。”
后来,有关部门专门在北京西山训练了一支骑兵大队,不过后来由于国际国内局势变化,毛泽东不得不放弃学做徐霞客的志向,虽然不能像徐霞客那样潇洒,但他还是骑上了专门为他训练的一匹白色骏马,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马上照片。
手拄竹竿登长城
除了要考察黄河、长江,毛泽东还喜爱登山。《走近毛泽东》还讲述了毛泽东与一根竹竿的故事,并披露了毛泽东拿着竹竿的诸多镜头。
一次毛泽东在杭州开会之际,喜爱登山的他将目标锁定了杭州周围最高的一座山,于是他就带领着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开始向山顶进军,工作人员怕主席累了,就随手砍了一根竹子,并缠上胶皮做成一根拐杖。毛泽东见到这根竹竿,很是喜欢。后来,他把这根竹竿带回了北京,并拄着它先后去了八达岭、十三陵和山海关。1965年胡志明来访时,见到毛泽东这根被磨得光滑的竹竿也是“一见钟情”,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忍痛割爱”,把这根竹竿一直留在了身边。
目送代表退出会场
人民,在毛泽东的心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
中共十大在京召开之时,出席会议的毛泽东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站。会议结束后,为了不让与会代表看出破绽为自己的身体担心,毛泽东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让代表们先退场。主席不退场,代表岂肯先退场。还是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他机智地说毛主席是要目送大家离开会场。毛泽东则故意执拗地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就这样,代表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挥手与主席道别。
戴着口罩的毛泽东
毛泽东对代表是这样,对于普通人更是平易近人。毛泽东喜爱游泳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毛泽东游泳的样子却鲜为人知。《走近毛泽东》一片就展现了毛泽东游完泳身着泳裤与大家谈笑风生的珍贵镜头,那种深处群众之中的悠闲和自在一下子拉近了主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其实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区别,他一样给客人让烟,一样给客人布菜,送别客人,他同样要看着客人的车离开视线才安下心来。
戴着口罩的毛泽东是什么样子?《走近毛泽东》一片还首次披露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基于主席的安全,当时有这么一条规定,那就是毛泽东深入群众时,一定要戴着口罩。被捂得严严实实的毛泽东其实内心非常痛苦,一次他对街道干部道出心里话,他是多么羡慕街道干部的工作,因为他们可以时刻处在群众之间,而不受任何约束。
从1976年至今,毛泽东逝世已经30年了。今年又适逢毛泽东诞辰113周年,在这个时候走近毛泽东别有一番意义,诚如《走近毛泽东》一片导演艾辛所说,拍摄该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现在的年轻人对毛泽东这位开国领袖的人格、思想多一些了解,而让年长一些的人对领袖更增加一份情感。
专题片《走近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