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影像工作室
吴启瑞是无锡师范附小的一名教员,丈夫早逝,膝下8个儿女已经长大,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没有成家的也到外地求学了,她在1956年退休之后,就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清心寡欲,深居简出,罕与人交往。
话说,1960年6月21日晚饭过后,就在夕阳西下,将隐未隐之际,天穹仿佛被扯上了两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快速地把天地遮隔开。两块幕布尚未遮严,好歹还漏一丝光,那光突然似人眨眼,眨了两眨,原来是一道闪电,跟着雷声大作,噼呖啪啦下起雨来。
吴老师坐在窗台前,透过玻璃窗去看那雨,耳朵听屋外人们的嘈杂声和雨声,呆半了近一个钟头。
等得雨声渐歇,已是晚上八点多钟。
退休后,吴老师通常就是在这个时间点睡觉了。
吴老师木然起身,找口盅、牙刷漱口。
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咚咚咚,还伴随着一个陌生的声音:“吴老师在家吗?”
会是谁敲门呢?
对一向与外界几乎没有交往的吴老师来说,有人会在这个时间点来敲她的门,太奇怪了。
她放下手里的口盅、牙刷,疑惑地去打开门,目光紧盯来客,嘴里说:“找我吗?有什么事呢?”
来客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自称是无锡市委统战部部长,专程来转达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的电话:“请吴老师明天去上海,毛主席找。”
“毛主席找?”
吴老师震惊住了。
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虽然,这些年来她天天感念着毛主席的好,天天都祝福毛主席健康长寿,她还珍藏有一封毛主席写给她的信,她会时不时拿出来瞧上一两眼,却又生怕弄坏了,赶紧藏起来。
她怎么会有毛主席的来信呢?
事情是这样的:她出生于1901年,1922年从无锡女子师范毕业,从事教学和编辑工作,在1925年和湖南浏阳人王人路结婚。王人路是中华书局的美术编辑,因为宣传进步思想遭到了反动派的迫害,贫病交加,到了1948年,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曾对她说:“现在天快亮了。你要是真遇上了迈不过的坎,可以去找毛大哥,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兄弟也很亲密。”
吴老师知道,丈夫说的“毛大哥”就是毛主席。她的公公王立庵是湖南省教育界著名人士,曾经在湖南一师担任过毛主席的数学老师。
图片
但她不大敢相信,毛主席是那么大的领导,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仅仅只凭这样一层关系,他会不会出手相帮呢?
到了1950年春夏之交,无锡师范附属小学为学生注射卡介苗,吴老师的三个孩子在注射后因为营养不良,反应严重。
要救这3个小孩,就必须让他们吃好一点、吃饱一点。
但是,仅靠她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8个孩子,已经是非常艰难的事了,要“吃好一点、吃饱一点”,真是谈何容易!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5月22日,吴老师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的开头,她忐忑不安地写:“主席,容我自己来介绍,我叫吴启瑞,是无锡师范附小低年级的教员……”
由于写的都是真情实感,不知不觉地,她一口气写了2000多字,详述了丈夫王人路心向革命却饱受折磨的一生。
在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独自抚养8个子女的艰辛后,她郑重地提出:(可否)准予小女心月,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使孩子们增强体格,生活走上正轨……
信寄出后,吴老师心存希望,却又总觉得这是奢望。
她总在不断地提醒自己:毛主席身为国家首脑,每天事务繁忙,而且面对的都是国家大事,他没有时间读自己的信,或者读了没有时间处理,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吴老师在1950年7月22日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
收到信那一刻,吴老师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而吴老师收到毛主席的信,也成为了江苏无锡师范附小一条爆炸性新闻,大家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分享吴老师的快乐。
吴老师大大方方地打开毛主席的信,展示给大家看。
信纸上的字,遵劲有力,正是全国人民都熟悉的“毛体”草书,足足写了三页。
毛主席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毛主席不但同意了吴老师送3个小孩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的申请,提供了解决办法,还一再强调“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保重”,要吴老师“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文字平实,却是情深意厚。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其实,照顾3个小孩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毛主席只需打一个电话,或交代给秘书去办,就可以解决了。
但毛主席对待来自亲友、同窗、烈属等求助,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绝不干涉地方政府行政。
因此,他建议吴老师拿他的亲笔信找当地部门解决。
为此,毛主席非常贴心地在吴老师来信的第一页给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作了一道批示,强调吴老师是“八个孩子的母亲”,请他“酌办”。
即毛主席这首批示并非命令,而是用商量的口气,意味着地方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能解决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先搁置。
但是,当吴老师怀揣拿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件来到苏南行政公署,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她的三个孩子被安排在无锡师范附小免费读书,她本人也被安排在学校居住,每学期开学还会补助一笔生活费。
渡过了难关的吴老师,时刻把毛主席的恩情刻记在心头。
谁能想得到?
1960年6月21日这个夜晚,吴老师又收到了这样一个天大的惊喜:去上海面见毛主席!
当夜,吴老师兴奋得夜不能寐。
第二天一早,她乘坐市委统战部的专车来到了上海,由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派车送到毛主席下榻的锦江饭店。
当时是下午三点钟,毛主席和她一直聊到六点多钟,留她吃了饭,一起照了相,并亲自送出门口。
相处的时间不多,聊天的内容却很广,是吴老师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
毛主席深情地回忆了吴老师的公公王立庵对他的关怀和照顾。
毛主席还提到了一件吴老师从没听说过的事——1920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毛主席领导新民学会筹办文化书社,宣传进步思想。王立庵给毛主席筹集了5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王立庵逝世于1926年,毛主席不但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忌日,还清楚地记得他的生辰。
毛主席还告诉吴老师,说王立庵逝世之后,王人路的继母曹懿娥和她的妹妹、妹夫都参加了革命。
曹懿娥的妹夫和杨开慧在1930年一同被反动派杀害了。
毛主席提到这段悲惨的往事,老泪纵横,仰天长叹:“玆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毛主席向吴老师询问她8个孩子的成长情况时,吴老师以为毛主席不会对儿女琐事太放在心上,就随便地说了说。
等她说完了,毛主席不依不饶地问:“吴老师,我不是有8个侄子女吗?你怎么只谈了7个的情况?”
吴老师矍然一惊,她完全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听得这么认真,这么仔细,赶紧重新向毛主席说了孩子们的情况。
毛主席这才满意地笑了,说:“我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立庵先生有8个孩子,个个我都见过。现在你也有8个孩子,上有八兄妹,下有八侄辈,真好!”
图片
当日离别之后,吴老师一直把毛主席说的“世交”两字铭记在心,经常想着送一件拿得出手的礼物给毛主席。
没等她给毛主席送礼物,在1961年春节前夕,她却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1000元钱。
这1000元钱,在当时可是一个大数目,是吴老师两年多的收入。
毛主席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是400多元,这1000元是他两个半月的工资了。
这样一笔巨款,当然是他从稿费中抽出的。
拿着这样一笔巨款,吴老师怔怔出神,眼泪不知不觉地涌满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