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人情观”
近日,仔细翻阅《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对毛泽东那种严以自律,不循私情,“公交以公交论,私交以私交论”的做法,感到由衷地景仰和钦佩!这里试选两例。
例一:建国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成立了国家文史研究馆,照顾安排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名宿,使他们不仅有个领工资的地方,还可以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杨开慧的朋友、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时任长沙中学教员的李淑一托人找毛泽东,想去国家文史馆当研究员。毛泽东为此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说: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当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按说,对这样一位为革命牺牲了丈夫的故交给予适当照顾,并不为过。但作为党的领袖、国家主席向非要害部门推荐人,数荐不纳,毫无不舒服和认为对自己不敬之感觉,而是归结为“文史馆资格颇严”、“未便再荐”、“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例二: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建国初期曾捎信给毛泽东,要求“在京或在湘安排厅长之类的职位”。毛泽东1949年10月在致湖南省委书记王首道的信中说:“杨开智……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同时,又给杨开智写信:“不要有任何奢望,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看看毛泽东是怎样对待亲属的,虽说违背原则和规定的事,毛泽东从来不做,但他那种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的心情,可以说是热透纸背,力透纸背,情透纸背,令人心旌摇曳,怦然难已。
笔者认为,以上两个事例,充分表现出人民领袖的博大胸怀与高尚情操,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位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纯洁而高尚的“人情观”。
对比之下,如今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人情问题上应该汗颜。有些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却常常在“私情”的小圈圈里打转转,你器重我的亲友,我提拔你的眷属,投桃报李,真够“哥们”。在这以个人利益为半径的“人情”交往圈中,却渐渐地疏远了人民之情,淡漠了对群众之爱。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对于亲朋好友中有悖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因“人情”所牵扯、所羁绊,便不问是非、不问原则,姑息纵容,眼瞅着为“人情”所系之人跌进浊流,不去拉上一把,甚至自己也踩湿了脚,遭到人民的唾弃。
其实,人情是有公私之别、正邪之分的。清人钱泳的笔记《履园丛话》中有一段话颇有见地:“燃情有公私之别、有正邪之分。情而公,情而正,则至贤也。情而私,情而邪,则禽兽矣。可不警惧乎!”用人办事,以人情为标准,搞歪门邪道,此情属私,此情属邪。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警惕!
“无情未必真豪杰”。共产党人并不是不讲人情,但绝不能用“人情”代替政策,损坏党性原则。“交情是交情、公事是公事”,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情观”给我们的启示。交情再深,也不能违反党的原则办事。这样,群众才会报以钦佩和崇敬之情,才会打心眼里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团结在党的周围,上下一心共创美好未来。
|
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