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小学生”
1933年,由于党内李立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推行过“左”政策,导致一些上级机关不知道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具体工作和实际内容,只知道发布命令和决议,大大阻碍了中央苏区政府任务与计划执行。
正是在此背景下,时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于11月下旬长途跋涉,从江西瑞金来到闽西一个偏远的小山乡才溪进行第三次社会调查。此前,他曾于1930年6月、1932年6月两次深入才溪调查研究。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情况,毛泽东决定驻村调查。警卫员担心他太劳累了,建议道:“开了名单请有关人员来不是一样吗?”
“不。”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做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应该有张良求师的精神。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那是一定做不好调查工作的。”
深入红军公田检查生产、参加生产劳动、给衰坑改村名、推行群众医疗合作……正是凭着“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毛泽东在调查中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总结劳动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写下了《才溪乡调查》。这篇调查报告解决了革命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党内领导干部主动参与到实地调研、深入分析、系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与热情。
1934年1月22日,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强调了“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的工作方针。这个方针就是建立在才溪乡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并把这些正确的做法上升为政府的决策方针。
“恋旧”不穿新布鞋
1948年5月,党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来到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这个小山村——西柏坡。这里土地肥沃,稻麦两熟,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生活较为安定,条件好于陕北。可是到达这里的毛泽东仍然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平时,毛泽东擦脸、擦脚都用同一块毛巾。卫士长劝他买条新毛巾,把擦脸和擦脚分开。毛泽东风趣地说:“不要分了,现在整天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分开就不平等了,脚会有意见。”卫士长“扑哧”一声说:“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毛泽东仍摇摇头说:“账不能那么算,我多用一条毛巾,可能费用贵不到哪里去,可是全军如果每人节约一条毛巾,省下的钱,我看就够打一次沙家店战役了。”
一次,毛泽东女儿李讷的保姆韩桂馨看到毛泽东脚上穿的那双补了又补的旧布鞋,实在不能再穿了,就抓紧时间做了一双新布鞋。这一天,毛泽东批阅完文件,漫步到院子里坐在躺椅上休息。韩桂馨看到后,赶紧把早已准备好的新布鞋拿到毛泽东身边,乘毛泽东休息的时候,当面劝他把旧布鞋换掉。可不知劝了多少遍,左说右说,毛泽东还是不愿意换掉,只是说:还能穿,还能穿。他还意味深长地说:“小韩阿姨啊,艰苦朴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不带头,怎么能教育别人呢,你说对吗?”旧鞋子还是没有换,新鞋子原封不动地放在躺椅的旁边。
拿稿费宴请宾客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1岁生日。他破天荒地要在这天宴请宾客。
生日当天,在人民大会堂,品字形地摆了3张桌子。客人主要有钱学森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大庆“铁人”王进喜和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周恩来安排董加耕和王进喜坐在毛泽东左边,邢燕子和陈永贵坐在毛泽东右边。同一桌就坐的还有钱学森和余秋里。毛泽东高兴地说道:“今天不是请客,更不是祝寿,有工人,有农民,我拿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也算是实行‘四同’吧!我没有叫我的子女来,因为他们对革命没有做什么工作。”
席间,毛泽东问余秋里读了几年书,余秋里回答说读了“3年小学”。毛泽东表扬道:“3年小学能搞出个大庆来,不错嘛!”当谈到大庆时,毛泽东对王进喜说:“石油工人们一起奋斗搞出一个大庆来,很不错嘛!石油工人干得很凶,打得好。要工业学大庆。”
他转身问陈永贵:“你是庄稼专家,多大岁数啦?”陈永贵说:“50岁。”毛泽东感慨道:“五十而知天命。你们不要翘尾巴,一辈子不能翘尾巴,有些人不好,尾巴翘得太高了,要夹着尾巴做人!”
毛泽东又问董加耕和邢燕子:“你们在乡里能看到《参考消息》吗?”董加耕说:“一个公社只有一份《参考消息》,只有一把手能看到,并且一看完还要封起来退到县里。我是党委委员,偶尔从书记那里看到《参考消息》,就是字太小……”听到这儿,毛泽东马上对周恩来说:“《参考消息》要多印一些,字要大一些。反面教材就是反面教员,可以教育人,我们也可以出蒋介石选集,可以教育我们。”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