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注定要把仇神招致战场的

桑弧蓬矢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样一位集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战略家、军事家、外交家、哲学家与诗人为一身的伟人破天洪荒、横空出世,是我们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胡锦涛同志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的理论是用来强身健体的,马恩列斯毛是用以安身立命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正如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中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何况具有鲜明阶级性和党性的毛泽东思想呢?这样的思想,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是注定要把仇神招致战场的。恩格斯评价马克思说,他可能有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毛主席同样如此。据《往事并不如烟》一书记载,连章伯钧都不得不承认,毛公是无私的。

苏东剧变追根溯源滥觞于1956年苏共20大的“砍旗”,从此苏共一步步地走上一条不归路。苏共亡党、苏东剧变已经整整16年了,党内外和学术界对此至今远未形成科学的主导认识。尽管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过,苏东国家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的失败;尽管黄苇町同志以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教授等人在他们的著述中也做过尖锐剖析,但由于没有一个正式文献对此作过系统分析,因而众说纷纭,思想混乱。前不久,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借尸还魂也就不足为奇了。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仅三天,马克思就写出了光辉著作《法兰西内战》,用以总结经验。1956年,苏共20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不到一个月,我们党就迅速做出反应,连续发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用以统一全党的思想。对苏东党和国家蜕变根源的认识,直接涉及到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理论信仰与政治信任,决不是一个无关中国发展和命运的外国的事情。

台湾一家出版社重印了毛主席语录,书的扉页上说这是一本献给有理想的人读的书。美国搞过一次千年最有影响的百位伟人评选活动,毛主席排名远在华盛顿前面,美国人认为毛主席比华盛顿更伟大。因为毛主席是属于未来的!

“属于未来”就是要求执政党的每一级领导者,都必须有一种极为重要而又极为难能可贵的素质——具有历史感。所谓历史感,就是那种能超越眼前的历史局限性,而站在更高的历史时代去审视当代的远大眼光。这种眼光善于把自己正置身于其中并从事活动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作为一个联系、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体来观照和透察,因而能够从眼前的绝对存在中洞见其存在的相对性与否定性。

“任何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毛主席晚年如是说。“伟大变成荒谬,庄严变为滑稽”。恩格斯曾经用歌德的这两句诗,来说明人类历史中那种引导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构成了客观历史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极深刻的讽刺。然而,今之论昔则易,今之识今则难。生活在一种既定历史环境中的人,总是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从我的时代开始,这种辩证法是不会重演的。

执掌权力的,会以为权力对自己是恒在的;左右舆论的,会认为真理是通过自身被规定的。所以马克思曾说:“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和古生物学中一样的情形。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露出自己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1页)

具有历史感,就是要善于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观察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辩证本性。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应该铭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教诲:“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面向未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1962年,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面对7000多名党政军领导干部讲过这样一段话:“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第一大政党,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今天,一个有着丰厚先进性资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伟大国度里,正在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而奋斗,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何等伟大、何等豪迈、何等壮丽的事业!让我们为这一事业的不断推进和最后成功而不懈奋斗!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