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十三、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上)

  打破国民党军队三次大规模“围剿”后,“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根据地已取得重大发展。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联结成一
片,鄂豫皖、湘鄂西、赣东北等革命根据地也都有相当规模。客
观形势需要建立起一个对各根据地实行统一领导的机构。

  中共中央早就急于成立全国性的政权,在一九三○年二月四
日发出《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通告》。五月下旬
,在上海秘密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毛泽东、朱德
没有出席而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会上成立苏维埃大会准备委员
会。当时中共中央实际负责人李立三认为,中央政府应当设立在
武汉,至少也要在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随着李立三“左”倾
冒险主义错误被纠正,这件事暂时被延搁下来。

  一九三一年五月九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决议中又把“
建立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与各区政府来对抗南京国民政府,公布
与实施苏维埃政府的一切法令”作为“苏区最迫切的任务”。[1
]筹备工作改由中共苏区中央局负责进行。六月一日,苏区中央局
发表《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言》,宣布在八月一日召
开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但不久因为国民党军队即将
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大会又在六月下旬决定改到十一月
七日举行。

  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刚刚失败,日本突然发动了震
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在四个多月内占领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
、黑龙江三省。这个严重事实,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
到主要地位,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毛泽东、朱德、贺龙、彭德怀等在九月
二十五日联名发表文告指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已经占
据了满洲最重要的一切城市,用枪炮炸弹屠杀着满洲劳苦的工农
群众与兵士,把满洲已经完全看做是他们的殖民地了。”[2]坚决
主张抗日。

  可是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
义已在中共中央取得统治地位。他们根本不能正确地估量全国局
势中出现的这种重大变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而把日本侵占
我国东北看作主要是“反苏战争的导火线”,脱离实际地提出“
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也看不到中国社会各阶层中日益高涨的
抗日要求,看不到中间派的积极变化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而把
中间派视为“最危险的敌人”,要以主要力量对它进行打击。他
们一味强调所谓“进攻路线”,在王明起草的一个文件中宣称“
目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的中心,是反革命与革命的决死斗争”
[3],把反对这种冒险行动的主张一概斥为“保守”、“退却”以
至“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并且利用组织手段把他们那一套强行
推行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去。

  这样,就使革命根据地内的状况大大复杂化了,也使毛泽东
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也就是全国苏维埃代
表大会召开的前夜,中共中央代表团在瑞金主持[4]召开中央苏区
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通常称为赣南会议),毛泽东以苏区中
央局代理书记身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根据地问题、军事问
题、土地革命路线问题展开了争论。毛泽东坚持认为,中央革命
根据地从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线和方针是正确的,符合根据地
实际情况的;几个中心县委书记也举出大量事实来支持毛泽东的
看法。中央代表团却根据中共中央八月三十日来信所说中央苏区
的严重错误在于“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众工作”,对
中央苏区的工作进行多方面的批评和指责。会议在“国际路线”
的旗号下,通过了中央代表团起草的五个决议案。虽在原则上肯
定红军取得粉碎三次“围剿”的胜利,但重点是表示“完全同意
”中央来信对中央苏区的批评,并从各方面加以展开。

  在思想理论上,他们把毛泽东坚持的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
主义指责为“狭隘经验论”。说道:“红军中狭义的经验论,在
实际工作中生了不小影响,根本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单
凭自己的狭小经验和短小眼光来分析各种问题,这完全是农民的
落后思想,事实上会要走到错乱的非阶级路线的前途上。”[5]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他们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提出的“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主张。认为:毛泽东主持
召开的“‘二七会议'虽然反对了露骨的富农路线,虽然在土地
问题上进了一步,但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分配土
地给一切人'是模糊土地革命中的阶级斗争,也是同样的犯了富
农路线的错误”。[6]在根据地问题上,他们把“傍着发展”的正
确方针当作右倾保守来反对,要求中央苏区“必须于最短时间内
”同湘赣等苏区贯通,“再进一步与赣东北与湘鄂赣边苏区贯通
,这样来扩大并巩固苏维埃根据地”。[7]在军事方面,他们指责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包办一切”,写
道:“党包办一切的结果,把红军中军事、政治机关,失去其独
立系统的工作,变成了不健全的残废机关。这种由党来包办一切
的根源,仍然是国民党以党治国的余毒。”[8]提出:“红军中包
办一切军队行政的各级党的委员会应即取消。各级党的组织应当
由各军政治部管理。”[9]指责红一方面军保留着“游击主义的传
统”,忽视“阵地战”和“街市战”。

  几个决议案最后提出:“要集中火力反对右倾”;“在实际
工作当中,要与一切立三路线影响和党内主要危险——右倾机会
主义作最残酷的斗争。”[10]实际上是不点名地对毛泽东进行批
判。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随着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
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左”倾教条主义支配下的中共中央对它内
部事务的直接干预也正在步步加强。

  会议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名义。这样,就把毛
泽东排除在中央苏区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之外。

  尽管如此,中共临时中央仍认为赣南会议对毛泽东批判得很
不够。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日,临时中央在给中央苏区中央局的
电报中批评中央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中没有能完全贯彻中央的“进
攻路线”和“反右倾”纲领。说:“自我批评的发展,在大会及
其前后都没有充分的发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尤其非常薄弱,大
会上反对所谓狭隘的经验论,代替了反机会主义的斗争,这些都
是党大会最主要的错误与缺点。”[11]赣南会议前,苏区中央局
曾致电中共中央,“望派一政治局委员,最好是工人同志来苏区
主持中央政府工作。”[12]由于毛泽东在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中已享有很高的威望,中共临时中央经过讨论后致电苏区中央
局:“人民委员会主席一人,决定毛泽东;副主席二人,张国焘
与江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来,经过苏区中央局同临时中央商
议,将原来规定的“江西苏维埃主席”改成项英。毛泽东是在遭
受严厉批判的情况下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
。他的前进道路,显然将十分艰难曲折。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江西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分别来自中央苏区,闽
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等苏区,红军部队,以及设在
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共六百一十人。
会议开幕那天上午,举行了阅兵典礼。下午,项英致开幕词。晚
上,毛泽东和代表们一起参加提灯庆祝晚会。

  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政治问题报告》。报
告回顾并总结了中央苏区过去的工作,认为:中央苏区是全国最
大的苏区,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国红军主力的所在
地,它的巩固与发展,在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指出:在中央苏区,建立了强有力的工农红军,他们依靠苏区
广大群众的力量,连续击破了蒋介石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围剿”
,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开辟了红军战争史上的新纪元。在
中央苏区,已经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了无地或
少地的农民。同时,也说到中央苏区存在着错误和缺点,有待纠
正。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有利于苏维埃运动发展的,
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必须巩固和扩大
红军,必须使苏维埃政权真正变成工农群众的政权,必须彻底解
决土地问题,必须加强反帝运动及职工运动的工作,必须纠正过
去肃反工作中的错误,等等。

  大会主席团于十一日决定由任弼时、王稼祥、毛泽东等组成
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讨论,依据临时中央有关宪法大纲的来电
原则,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并经大会通过。
会上还通过了临时中央提供大会讨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
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
政策》等法令。大会选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项英、张国焘
等六十三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大会在二十日闭幕,由毛泽东致闭幕词。

  这次大会制定的《宪法大纲》,确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
权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
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
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
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
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
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
产阶级的专政。”[13]这些规定,虽然受到中共中央“左”倾教
条主义的影响,笼统地把一切剥削者都排除在政权之外,但这个
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工农大众当家做主的中央政府,并
具体地规定了劳动人民在各方面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有着不可
磨灭的历史作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和《经济政策》等,以法律的形式把
土地革命中实行的“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政策固定下来,并规
定工农大众享有的劳动和取得物质待遇等种种权利,但其中也有
一些“左”的政策规定。如《土地法》中宣布“所有封建地主豪
绅军阀官僚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
无任何代价的实行没收,被没收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
农实行分配”。还规定“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影响了土
地革命的健康发展。

  根据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大纲》,中央执行委员会是最高
权力机关,人民委员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处理日常政务,并
发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代表大会闭幕后,十一月二十五日,以
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任命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等十五人为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委员,朱德为主席,王稼祥、
彭德怀为副主席。中革军委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红军。二十七日
,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
为副主席。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任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
任副主席,但张国焘一直没有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职。会议决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时,各个革命根
据地仍处在被分割的状态。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加
强了对各根据地和各路红军的统一指挥,在政治上也产生很大的
影响。代表大会通过的一系列法规和决议案,在初步总结经验的
基础上,为临时中央政府和各根据地的立法和施政方针确定了共
同遵守的基本准则。然而,临时中央的主要着眼点却在于过分夸
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力量,片面强调苏维埃同国民党政权的对
立,急于取得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由
他们起草而经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中包含的一些过“左”
的政策,对根据地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不到一个月,发生了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七十三旅旅
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七十四旅一团团长黄中岳等和
中共秘密特支领导下发动的宁都起义。像这样一支有着很强战斗
力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成建制地投入红军,过去还不曾有过,引起
了巨大的震动。

  第二十六路军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大革命时期,刘伯坚、
邓希贤(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曾在西北军工作过,党的主张在
这支部队里有一定影响。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败,西北军的主力
之一孙连仲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在第二次“围剿”
时被调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进攻。在作战过程中,许多官兵受到
红军很大影响;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我国东北,又引起他们强烈
的民族义愤;蒋介石对第二十六路军的处处歧视和压制,更激起
他们的愤慨。宁都起义后不久,季振同曾对萧劲光说过:“我参
加红军,第一是相信毛主席,第二是相信刘伯坚。”[14]十二月
上旬,毛泽东已得知第二十六路军即将起义的消息,主持中共苏
区中央局会议进行讨论。会议针对有人提出的争取一个旅起义的
主张,要求尽量做好工作,争取组织“全部暴动”[15]。十一日
,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分会见第二十
六路军内中共特别支部代表袁汉澄(袁血卒)。袁血卒回忆道:
“王稼祥、刘伯坚、左权同志领我去见毛主席。我和刘伯坚走在
后边,我轻声问:‘毛主席是什么主席?'他说:‘是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主席,……。'‘毛主席在哪里学的军事?'我接着又
问。伯坚同志敬重而郑重地答:‘噢,这个人真是了不起呀!他
没进过军事学校,但他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熟读兵书,军事上
料敌如神。几次苏区反‘围剿'的胜利,就是在他指挥下取得的
;在政治上,他更是高瞻远瞩,每到关键时刻,都有卓越的见解
。'”“毛主席的住处陈设极其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木桌,桌
上除了笔砚,就是一摞摞的报刊书籍。……第一句问话是:‘汉
澄同志是地下党员吧?'‘是。1927年在西北军官学校入的
党。'”“随后,毛主席问起地下党的情况。”“刘伯坚同志插
话说:‘我在西北国民军时,赵博生、董振堂和我们的关系很好
,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思想。'”“毛主席称赞说:‘有爱国主
义思想的人,是容易跟共产党合作的。孙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
爱国主义是个重要的基础。'”

  “毛主席……随后把话题引到了暴动问题上来,他说:‘军
委会昨天讨论了宁都暴动的方针和策略,都很好。汉澄同志你考
虑一下有把握吗?'听主席这样一问,我一时回答不上,脸上有
点发烧,稍停一下,坚定回答‘有把握!'‘有好大的把握吗?
'显然主席要问个究竟。‘假使七十四旅不干,七十三旅和总指
挥部是有把握的。'我把七十四旅的情况向主席做了扼要汇报。
”“毛主席点点头说:‘全部暴动的条件是存在的,要力争实现
。这全靠我们党做过细的组织工作。'停顿了一下,毛主席又说
:‘万一不能全部暴动,局部暴动也是好的,在反革命的心脏上
捅上一刀,也是一件好事。'‘你们能把二十六路军这支反动武
装争取过来,那在中国革命史上将有重大意义。'”[16]十二月
十四日,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人在宁都宣布起义,带着两万多
件武器,开入中央苏区。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由季振同为
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为军团参
谋长兼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为十五军军长。

  毛泽东以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的身分,负责指导红五军团的建设工作。在红五军团,同其他红
军一样,建立政治委员制度。毛泽东找即将就任的红五军团政治
委员萧劲光谈话。他说:“对这支部队,要努力按照红四军第九
次党代表大会决议(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办事,建立党的领导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起义的军官,愿留下的,欢迎,组织他
们学习,进学校,搞干部教育;对要求走的军官,欢送,发给路
费,来去自愿。”[17]他又对即将就任红五军团十三军政治委员
的何长工说:宁都起义部队相信日本士官生、留洋生和保定、黄
埔军校的人,因此我们要搞些“假洋鬼子”去,否则压不住台。
你有改造起义部队的经验,首先要把十三军搞好,这一炮打响了
,就会影响十四军,鼓励十五军。[18]经他批准,中革军委从红
军中选派了一些有改造旧军队经验和出国留过学的干部刘伯坚、
左权、宋任穷、朱良才、程子华、朱瑞、唐天际、赖传珠等到红
五军团工作,并任命刘伯坚为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十分重视发展红五军团中原有的进步军官加入中国共
产党。他批准董振堂入党。当董振堂得知被批准入党时,将三千
多元私人积蓄全部交给党。军政委何长工把这件事报告给毛泽东
。毛泽东说:不要全交嘛,寄些给家里,留一点自己用。董振堂
坚持全交,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党,还要钱干什么
?”毛泽东还找在宁都起义中起了积极作用的军官季振同、苏进
、卢寿椿谈话,详细了解情况,批准他们三人入党。卢寿椿随后
担任了红五军团第十五军第四十三师师长,苏进担任第十五军第
四十四师师长。

  毛泽东十分重视采取一般士兵容易接受的形式对红五军团官
兵进行教育。他派文艺演出队到红五军团中去演出,并对演出队
的负责人李伯钊、钱壮飞、胡底说:要稳定他们的政治情绪,他
们过去是为军阀打仗,现在是要为苏维埃而奋斗。过去当白军,
现在是当红军,要想尽各种办法向他们宣传过去是为谁牺牲,为
谁送命。李伯钊等按照这个主题,编了一个《为谁牺牲》的戏,
反映当时国民党军队士兵的悲惨遭遇,在红五军团各军演出后收
到了很好效果。

  关于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的建设,周恩来一九四三年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过:“宁暴时毛泽东领导争取五军团干部。
”[19]从红五军团后来参加历次战役时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充
分证明对这支部队的教育改造工作是非常成功的。

  宁都起义胜利和红五军团诞生,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力量,
红一方面军由第一次反“围剿”时的四万多人发展到六万多人。

  宁都起义发生的第二天,原在上海而没有到任的中共苏区中
央局书记周恩来在秘密交通护送下进入闽西苏区。同月底,到达
瑞金。一九三二年一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在瑞金举行,
着重讨论中共临时中央提出的要红军攻打江西中心城市的问题。
周恩来在到瑞金时曾征求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毛泽东根据
国民党军队固守坚城和红军技术条件不具备等情况,说明红军不
能去攻打中心城市。周恩来同意这个意见,致电临时中央,表示
进攻中心城市有困难。临时中央复电:原议不变,攻打城市不能
动摇;如果不能打下南昌,至少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选择一
个城市攻打。一月九日,临时中央又作出决议认定:“过去正确
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要“利用目前顺利的
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
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20]这次苏区中央局会议就是讨论选择
攻打抚州、吉安还是赣州的问题。会上,许多人认为抚州及其周
围有朱绍良部十个师,吉安及其周围有陈诚的五个师,在三个城
市的比较中只有赣州守军较少,并且同周围其他军队的联系不密
切。这样,会议就转到讨论如何打赣州的问题。毛泽东仍不同意
打赣州,在发言中提出:赣州是赣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闽粤两
省的咽喉,是敌军必守的坚城;它三面环水、城墙高筑、易守难
攻,前年三月红四军曾围攻赣州三天,没有结果,只得撤围;现
在赣州南北都屯集着国民党重兵,以红军现有力量和技术装备很
可能久攻不克,还是以不打为好。即使要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
援的战术。但中央局多数成员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主张打赣州
。毛泽东又一次成为少数。他再建议可否听听前线指挥员的意见
。项英说:在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时,我问过彭德怀可不可以
打下赣州?彭德怀回答:“赣州守军马(皨)旅估计有六千人,
地方靖卫团两千人,共八千人,如有时间,蒋介石又不来增援,
是可以打下的。”[21]会议按照多数人意见,决定打赣州。这是
苏区中央局执行中央“进攻路线”的第一个军事行动。

  一月十日,中革军委发布攻取赣州的训令,任命彭德怀为前
敌总指挥。中革军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赴前线督战。有人在途
中还谈道:打开赣州再和毛泽东算帐。

  一月中旬,毛泽东在瑞金叶坪主持召开中共苏区中央局主要
成员会议,报告三次反“围剿”的情况和九一八事变后的全国形
势。他谈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势必引起全国的抗日高潮,
国内阶级关系必将发生变化。中央代表团有的成员却指责说:“
日本占领东北主要是为了进攻苏联,不作此估计就是右倾机会主
义”,“我们必须提出武装保卫苏联”,否则“就是典型的右倾
机会主义”。批评的来势很猛,毛泽东沉默,一言不发,使会议
记录员无法再往下记。会议在中途更换主持人。[22]毛泽东的处
境越来越困难了。

  会后不久,他就向苏区中央局请病假休养。中央局同意他的
请求,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暂由项英负责。一月下旬,毛
泽东带着警卫班到瑞金城郊的东华山古庙休养。但两件大事仍一
直萦绕在他的心中,一件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继续扩大对中国国土
的践踏,一件是几万红军攻打赣州的安危。

  上东华山后没有几天,毛泽东就从报上看到一月二十八日日
本军队突然进攻上海和上海军民奋起抗战的消息。他抱病为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起草了《对日战争宣言》,写道:“
日本帝国主义,自去年‘九一八'以武力强占中国东北三省后,
继续用海陆空军占领上海嘉定各地,侵扰沿海沿长江各埠,用飞
机大炮屠杀中国人民,焚烧中国房屋,在东北及淞沪等地,被损
害的不可数计,这种屠杀与摧残,现在仍在继续发展。”宣言指
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
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
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
彻底的解放和独立。”[23]这个宣言仍没有提“武装保卫苏联”
的口号,所以拖到四月十五日才得以在《红色中华》报上发表。
上东华山后,他更关心的是红军攻打赣州的作战情况。三月上旬
的一天早晨,细雨蒙蒙,项英骑马从瑞金赶到东华山,告诉毛泽
东赣州前线战事失利,红军已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并把前线发
来的急电交给他。中革军委的急电请毛泽东暂停休养,赶赴前线
参加决策。毛泽东立刻带着警卫班下山,冒着风雨赶回瑞金,复
电前线指挥部,提议大胆起用起义才两个月、原来被作为预备队
的红五军团,以解红三军团之围。当晚,他又从瑞金出发,日夜
兼程,赶到赣县江口前线指挥部。朱德告诉毛泽东:按照你的意
见,已把预备队红五军团拉上来,在红四军支援下,使红三军团
脱出险境。

  中央红军这次攻打赣州历时三十三天,城未攻下,伤亡达三
千多人。毛泽东到前线指挥部后,经过调查,提议苏区中央局在
前线召开会议,讨论打赣州的经验教训和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
。三月中旬,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在赣县江口举行。毛泽东在会
上指出攻打赣州是错误的,主张红军主力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势有利的赣东北发展。他这种主张,是要
转入外线的进攻作战,以“出击求巩固”。但另一些人仍认为,
红军攻打赣州是依据中央和中央局的决议,在政治上是正确的;
胜败乃兵家常事,现在虽从赣州撤围,并不是不再打赣州了;红
军还是要执行中央的“进攻路线”,要夺取中心城市的,主张红
军开到湖南去。会议否决了毛泽东的意见,也没有把部队开到湖
南去,决定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江
流域的中心城市或较大城市;以红一、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以
红三军团、红十六军等组成西路军,分别作战;毛泽东以临时中
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分率中路军北上。朱德一九六四年
二月九日曾赋诗《经闽西感怀》,对毛泽东这次意见遭受否决表
示惋惜:“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
。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朱德
在注释中说明:“这首诗第一句以下各句,都是毛主席当时的指
示精神”,“但这一正确主张,未被采纳”。

  当时,福建是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薄弱环节,除张贞的第四十
九师外都是地方保安部队。闽西的红十二军刚占领了上杭、武平
两县,守城的地方部队被击溃后退往广东。毛泽东依据闽西敌情
发生的变化,主张中路军改变行动方向,转向闽西。他在率领红
一军团北上宁都集中的途中,向军团领导人林彪和聂荣臻阐述中
路军向闽西发展的主张,并得到他们的赞同。林、聂在三月二十
一日向中革军委报告:“行动问题,我们完全同意毛主席意见。
日前粤方开始派兵入闽赣讨赤情形下,更应采毛主席意见。”[2
4]红一军团随即进抵闽西长汀待命。

  三月二十七日和二十八日,周恩来在瑞金主持召开苏区中央
局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决定将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同意由毛泽东
以中央政府主席身分率领东路军攻打闽西的龙岩,并向东南方向
发展。这对毛泽东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会后,毛泽东赶到长汀。他向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作东征动
员时,指出:我们的新任务,是经闽西向闽南方向发展。应该看
到我们中央根据地沿赣江向北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国民党“剿共
”的大本营就设在南昌。如果向西发展,有赣江梗阻,大部队往
返不方便。如向南发展,必然会和广东部队的主力顶牛。只有向
东发展最为有利,一来有闽西老根据地作依托,二来闽南还有广
阔的发展余地,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央局决定由我
带领东路军,打到外线去,打到闽南去,发展根据地,扩大红军
的政治影响,并获得物资补给。[25]

  在长汀进一步了解福建境内情况后,毛泽东在三十日又致电
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远离根据地,“
直下漳州”。电文说:“恩来同志:(一)电悉。政治上必须直
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
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二)据调查,漳州难守
易攻,故我一军团及七师不论在龙岩打得着张贞与否,均拟直下
漳州。(三)粤敌从大埔到龙岩胁我后路只须五天;五军团从信
丰到龙岩须十五天,故若待已知粤敌入闽,然后调动,必迟不及
。(四)一军团已开至汀东之新桥休息,以乱敌探耳目,候七师
取齐,即先向东行。五军团可随后入闽,但至迟四月二十日须到
达龙岩待命。十三军亦须入闽,位于龙岩坎市,保障后路。现一
军团前进,后路完全空虚,七师望催兼程来汀,若七师不取齐,
一军团下漳州更单薄。(五)我明日去旧县晤谭(震林)、张(
鼎丞)。泽东酉三十日”[26]对攻打漳州,有些人很有顾虑:惧
怕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后整个根据地被占。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
电报后,立刻从瑞金赶到长汀,在四月一日召开会议。毛泽东在
会上阐述了这次战役的政治意义。他还说明:“中央红军进攻漳
州的任务是消灭张贞师,收缴军事物资,帮助当地开展游击战争
。任务完成后,就回师中央苏区,并不是要长期占领漳州。”[2
7],会议又听取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漳州地区情况的报告,随即批
准了龙岩、漳州战役计划。

  为了组织好这次战役,毛泽东在会后带警卫排星夜从汀江坐
船赶往上杭。警卫员吴吉清回忆道:“这时候,我们的心情都一
样,望着这滚滚的江面和乌云密布的夜空,有谁不为主席的安全
着急呢?”“只听他很风趣地一字一板地对老船工说:‘老人家
!我们顺流而下,正用得着大风大浪。当年,诸葛亮费了多大的
劲,才借来了东风啊!今天,我们不必登上七星坛,风就来了,
这还不是个便宜事儿?您就放心大胆地开船好罗!'”“夜空里
,突然间飞来两响刺耳的枪声。”“紧接着,西岸大山的悬崖之
上,也打过两声冷枪,好像在回答对方的问讯。看着这个情景,
我们都知道进入了被红军打散的敌军残部的封锁线了,便立刻掏
出驳壳枪来,把身子贴伏在船沿上,做着应付一切意外的战斗准
备。并且在船上仅有的这一小块地方,给主席和随行的陆定一同
志做好了掩护。可是,主席非常镇静,他让我们把枪收起来,然
后才不慌不忙地低声说:‘敌人打冷枪是搜索情况,我们只装作
没听见。这样就是胜利。不要忘记,我们今晚只唱‘借东风',
不唱‘草船借箭'。留着这伙残敌,让我们的赤卫队去收拾好了
!'”“就这样,我们说说笑笑地到了上杭。”[28]毛泽东一到
上杭,经过调查,又致电周恩来:“敌一部既入闽,我直捣漳泉
部队必须更迅速更集中,否则敌占先着,我军将进退维谷。五军
团全部必须立即出发,取直径急行军……于十四到龙岩。”“中
央局、军委宜移长汀。”[29]四月十日拂晓,毛泽东和林彪、聂
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乘敌不备,向龙岩发起进攻,消灭守军张贞部
近两个团,在下午攻占龙岩城。第二天,他致电周恩来,报告在
龙岩取胜的原因,说明将在这里休整两天,待主力会合后,“即
直下漳州”。并指出:“目前粤敌是对江西取攻势,对福建取守
势。但我军入漳,必能诱动该敌。”[30]

  根据中革军委的紧急命令,红五军团昼夜兼程,在十四日如
期到达龙岩,同红一军团会合。毛泽东立刻以红五军团第十三军
驻守龙岩,负责保障从龙岩到漳州的供应线,第三军随红一军团
南下进攻漳州。

  毛泽东为什么断定可以“直下漳州”?漳州虽是闽南重镇,
地处九龙江的入海口,交通便利,贸易发达,但地势平坦,没有
城墙,易攻难守。张贞部第四十九师两个旅和一些地方部队约一
万人,孤立无援,主要依托漳州西北的天宝山一带外围丘陵地区
进行防御。

  红军经过实地调查,在四月十九日拂晓,对漳州外围守军发
起进攻,迅速突破守军主要阵地,向纵深方向扩展。张贞见屏障
尽失,大势已去,连夜烧毁军械库,弃城而逃。二十日,战斗胜
利结束,红军占领漳州城。

  漳州战役中,红军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大部,俘虏副旅
长以下官兵一千六百七十四人,缴获各种枪二千一百余支、各种
炮六门、子弹十三万发、炮弹四千九百发、无线电台一部,还缴
得飞机两架,其中一架能飞,红军曾用它飞到厦门上空散发传单
。这一次胜利影响很大。毛泽东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说:“南靖一
线,张贞大部消灭,达到剪除粤敌一翼之目的。这不但对巩固闽
西发展闽南游击战争、援助东江红军有帮助,且因漳州海口之占
领,影响时局甚大,有调动粤军求得战争之可能。”[31]入城第
二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东路军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布置
入城后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战利品;搜查反革命分子;向群众
宣传共产党政策,分发谷物给群众,扩大红军政治影响;向地主
豪绅筹款;严格执行入城纪律,维持革命秩序。二十二日下午,
他又向东路军总部、红三军、红四军的连以上干部作报告。他风
趣地说:“有人说我们红军只会关上门打狗,怀疑我们在白区能
不能打仗,可是你们看,我们在白区不是打得蛮好嘛!”[32]红
军是在农村中成长壮大起来的,进了漳州这样的城市后对什么都
感到新奇。尽管毛泽东已估计到有人会把农村斗争的一套搬用到
城市中来,进城时就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注意群
众纪律,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出在打土豪
上。毛泽东一发现,立刻抓住实例,坚决加以纠正。当时担任团
长的杨成武回忆道:“我们打土豪,出了纰漏。从山区来,语言
不通,特别是头一次打下了漳州这样的城市,谁是土豪?开始,
看是戴礼帽的、穿西服的、穿大褂的,戴眼镜、拿文明棍、穿皮
鞋的,都把他当土豪。我们那个团就抓了一百多个。类似这些问
题,其他部队几乎都有发生。毛主席发现后,在他的住地,原漳
州省立第三中学即现在龙溪地委机关内那座小楼门前的草坪上,
召集了一个连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的干部会。毛主席在会上
讲了很多话,其中最主要的是说打土豪,你们打错了很多,有的
不是土豪,属于华侨。(那时规定一条,不没收商店、不没收华
侨资本家的商店,但可以要他们捐款。)毛主席说,你们为什么
搞错?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第一个原因,没有认真地很好地调
查研究。我们在这里第一次听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
发言权。毛主席还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抓
人权。第二个原因是听不懂本地话。毛主席说:越是不懂话,就
越要调查研究。”“我们团抓的一百多人,经过审查,只有五六
个是土豪,其他都不是,就给他们赔礼道歉,请吃饭,然后都放
了。我们在进漳州的路上,看到一些香蕉、甘蔗,以为是资本家
的,给吃了,也都统统赔了钱。这样,党的政策就贯彻得很好了
,留下的影响很好,群众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这是一件比较大
的事。”[33]毛泽东在漳州规定的城市政策,比一年多前打开吉
安时规定的政策更加完善了:强调商店照常营业;对一般工商业
通过商会向他们筹款。聂荣臻回忆说:“当时陈嘉庚先生在漳州
开有一座商店,派了他的款,他开始不交。我们只是派人进入他
的商店,取走相当于所派款项的罐头、胶鞋等给部队吃用,仍令
其继续营业。后来全国解放见到陈嘉庚先生,他说起这件事,还
是比较满意的。他认为红军当年在漳州是讲‘信用'的。”[34]

  毛泽东在漳州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搜集到一大批书籍
和报刊,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著作
。当时陪同他去找书的漳州中心县委秘书长曾志回忆说:“我同
他一同去龙溪中学翻书,在图书馆里他一边翻一边说,这个好,
那个好,找了好多书,恐怕有好几担书,是用汽车运回中央苏区
的。他很可能就是在这里找到《资本论》、《两种策略》、《“
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论》等书和经济之类书的。”[35]这
些书运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不但自己读,有几本书还推荐给其
他领导人看。彭德怀回忆道:一九三三年秋天,“接到毛主席寄
给我的一本《两种策略》,上面用铅笔写着(大意):此书要在
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在这以后不久,他又寄给一本《
“左”派幼稚病》(这两本书都是打漳州中学时得到的),他又
在书上面写着: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
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
性。”[36]东路军在漳州停留了四十九天,发动群众,筹集了款
项一百多万元,动员了近千群众参加红军,还调拨几百支枪给闽
南游击队,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同样是城市,为
什么打赣州是错的,打漳州是正确的?为什么毛泽东坚决反对打
赣州,却主张打漳州?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城市的具体条件不同。
亲身经历这两次战役的聂荣臻回忆道:

  “打赣州,没有打下来,吃了个大苦头。打漳州,打下来了
,吃了一个甜头。两者相距一个多月。两相比较,究其原因,赣
州,是敌人的强点,又有国民党大部队增援,再加上我们侦察警
戒疏忽,所以吃了亏,毛泽东同志一开始就不主张打。漳州,是
敌人的薄弱点,毛泽东同志就赞成我们打,并且亲自指挥我们打
,取得了胜利。所以,选择敌人的弱点打,应该是我们处于劣势
的部队绝对要遵守的一个军事原则。此外,即使漳州打下来了,
也不能引申说凡城市都可以打。普遍地攻打城市,在当时条件下
显然是错误的。‘争取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夺取中心城市
'等口号显然更是战略性的错误。”“这是我跟随毛泽东同志东
征领会的战略思想。”[37]

  正当毛泽东率东路军进攻龙岩、漳州的时候,苏区中央局委
员项英到上海,在四月十一日向临时中央常委会报告了中央局在
赣南会议前后的情况。他刚讲到中央区“狭隘经验论障碍新路线
的执行”,一个中央常委就插话说:“中央区的领导,我以为对
于目前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民粹派的观点,是离开布尔什维克
的认识的。中央区是以为目前的革命是农民或贫民的革命(虽然
没有文件上表示出来),这是与国际指出目前是民主的革命工农
专政、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意义是原则上的不同。这在土地问题上
、党的问题上、职工决议上、反帝问题上都表现出来。因此,中
央区的领导是脱离了布尔什维克的路线的。”另一个常委又说:
“狭隘的经验论,毋宁说是机会主义障碍路线的执行。”[38]他
们的意思是说:赣南会议批评毛泽东的“狭隘经验论”是远远不
够的,必须提到反对“机会主义”的路线高度。会后,临时中央
连续在四月十四日和五月二十日发出文件严厉批评赣南会议和苏
区中央局。项英带着临时中央的批评意见,从上海回到中央苏区
。中共苏区中央局已收到临时中央四月十四日的指示信,又提前
知道了中央五月二十日指示电中批评“右倾机会主义”的内容,
一面准备接受中央批评,一面将临时中央四月指示信的精神电告
正在前线的毛泽东。

  临时中央在这封指示信中,重申“日本占领满洲是帝国主义
新的瓜分中国的开始,是进攻苏联的具体的危险的步骤”,并说
“反苏联战争的危险是箭在弦上”。信中说:国民党政府“正在
积极的向着中国苏维埃与红军作全线的新的总进攻”。信中提出
:“扩大苏区,消灭国民党的武力,是给帝国主义的直接打击,
是与帝国主义决战的准备,是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
真正的拥护苏联的革命争斗。”最后强调地提出:“右倾机会主
义的危险是各个苏区党目前的主要危险。”[39]

  毛泽东接到来电后,断然认为:临时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党
的任务的规定和对党内主要危险的判断,是同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的。他在五月三日复电苏区中央局:“电悉。中央的政治估量和
军事战略,完全是错误的。第一,三次战争和日本出兵之后的中
国统治势力,特别是蒋系,已经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于我们只能
取守势防御的攻击,至于粤军亦是防御攻击性质。”

  “第二,在三次战争以后,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上决不
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相反要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战
略。”“在现时的敌我形势下,在我军的给养条件下,均必须跳
出敌人的圆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才能达到目的。”“
此次东西两路军的行动完全是正确的。东路军深入漳州决不是主
要为着筹款,西路军的分出也没有破坏集中的原则。我们已跳出
敌人的圆围之外,突破了敌人的东西两面,因而其南北两面也就
受到我们极大威胁,不得不转移其向中区的目标,向着我东西两
路军行动。”[40]

  这份复电里,毛泽东提出了在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要采
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战略。这是在新条件下作出的一个重要概括,
是对江口会议上提出以“出击求巩固”思想的发展。

  苏区中央局没有能像毛泽东那样坚决顶住来自共产国际和临
时中央的错误批评。五月十一日,中央局在长汀作出决议说:“
目前事变的发展,更加证明了国际与中央分析的完全正确与中央
局估量的绝对错误。”中央局承认“自去年三次战争胜利以来对
于目前政治形势的估量,犯了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表示要“彻底纠正”这种“错误”。[41]这时,蒋介石发动
的第四次“围剿”开始了。他们先集中兵力进攻鄂豫皖、湘鄂西
两个苏区,企图得手后再大举进攻中央苏区。六月初,在中央苏
区的周围,国民党集中了四十个师以上的兵力,粤军已向北进攻
赣南。毛泽东率东路军撤离漳州、龙岩地区,回师赣南。

  毛泽东回到长汀,看见苏区中央局五月十一日的决议,十分
不满,而这个决议是在他没有出席的情况下作出的。他在九年后
曾写道:“六月回到长汀,见了这个皇皇大文,茅塞为之顿启。
知道是采的缺席裁判办法,一审终结,不许上诉的。”[42]

  东路军回师后,红军编制作了调整,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
仍辖红一、红三、红五这三个军团,由朱德兼任总司令、王稼祥
兼任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没有恢复总政治委员的职务,仍以临
时中央政府主席身分随红一方面军总部行动。

  在赣南前线,红一方面军总部根据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关
于“解决入赣敌军”的意图,组织了南雄、水口战役。七月上旬
在赣南、粤北的南雄、水口等地击溃粤军十五个团,使入侵赣南
的粤军退回南雄。聂荣臻后来说:“粤敌经过这次教训,全部退
出赣南根据地,以后很长时间未敢轻举妄动,使我赣南根据地得
以安定了一段时间,这对于我们尔后的北线作战是很有利的。”
[43]但这次战役由于兵力不够集中,没有能大量地歼灭敌人,红
军自身的伤亡也相当大,只打成一个击溃战。

  七月二十一日,周恩来作为苏区中央局代表赶到前线。后方
工作由中央局副书记任弼时和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主持。鉴
于中央局提议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毛泽东、
朱德、王稼祥四人联名致电后方中央局:“我们认为,为前方作
战指挥便利起见,以取消政府主席一级,改设总政治委员为妥,
即以毛任总政委。作战指挥权属总司令总政委,作战计划与决定
权属中革军委,关于行动方针中央局代表有决定权,会议只限于
军委会议。”[44]但中央局仍坚持由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
委,周恩来再次写信向中央局进一步陈述:这将“弄得多头指挥
,而且使政府主席将无事可做”。“泽东的经验与长处,还须尽
量使他发展而督促他改正错误”。信中坚持由毛泽东担任红一方
面军总政委,强调“有泽东负责,可能指挥适宜”。[45]八月上
旬,毛泽东在兴国出席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主张设在后方的中
央局“不要干涉前方的军事行动”。会议经过争论,同意毛泽东
提出的外线作战要在有胜利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的建议,决定红一
方面军主力在赣江以东的地区北上作战,先消灭乐安、宜黄的国
民党军队,再打由赣江以西或由南城、南丰等地前来的援军,进
而威逼和夺取吉安、抚州(临川),以配合鄂豫皖、湘鄂西根据
地红军反“围剿”斗争。这次中央局会议决定,在前方组成由周
恩来任主席,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为成员的最高军事会议,负
责决定前方的行动方针和作战计划;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
委员。会后,中革军委正式发布命令,任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
政委。

  中革军委根据兴国会议精神,在八月八日下达关于发起乐安
、宜黄战役的军事训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率领红
一方面军佯作向西行动以迷惑对方,主力却秘密北上,经过一星
期的急行军,到达乐安附近,对方还没有察觉。

  八月十五日,毛泽东、朱德签发训令,突然向乐安县城发起
攻击。十七日,攻克乐安。二十日攻克宜黄。二十三日又乘胜占
领南丰。

  乐安、宜黄战役是成功的。这一仗,行动隐蔽,出敌不意,
速战速决,各个击破,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俘虏五千多人
,缴获长短枪四千余支以及一批军用物资,创造了在一周内连克
三座县城的成绩,直接援助了鄂豫皖与湘鄂西两苏区和红军的反
“围剿”作战。

  乐宜战役取得胜利后,下一步如何行动?苏区中央局在前方
和在后方的成员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周、毛
、朱、王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按照苏区中央局原定计划向国民
党军队重兵集结的地区推进——西取吉安或北攻抚州,而是挥师
东进,攻打南城,准备打开赣东局面。当红一方面军主力进抵南
城近郊时,发现国民党军队已在这里集中三个师准备固守,并有
援军赶来,当地地形也不利于红军作战。周、毛、朱、王立刻当
机立断地改变攻打南城的计划,将红军主力退却到根据地内的东
韶、洛口,随后又撤至宁都以北的青塘一带休整,寻求战机。

  可是,在后方主持苏区中央局工作的领导人不同意前方的布
置,批评他们在撤围南城后,“不迅速向西求得在宜黄以西打击
陈(诚)吴(奇伟)则是缺点”,“撤退东(韶)洛(口)”,
“再撤退宁都青塘待敌前进,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决定”,“这
给群众以十二分不好影响”。[46]他们一再催促红一方面军继续
北上,威胁南昌,以减轻“围剿”军对鄂豫皖、湘鄂西等苏区的
压力。在前方的周、毛、朱、王在九月二十三日复电苏区中央局
,明确指出:“出击必须有把握的胜利与消灭敌人一部,以便各
个击破敌人,才是正确策略;否则,急于求战而遭不利,将造成
更严重错误。”相隔一天,苏区中央局再电周、毛、朱、王,说
:“我们不同意你们分散兵力,先赤化南丰、乐安,逼近几个城
市来变换敌情,求得有利群众条件来消灭敌军”,“这在实际上
将要延缓作战时间一个月以上”,“可以演成严重错误”。[47]
同日,周、毛、朱、王致电苏区中央局,坚持原定作战计划,并
强调指出:“现在如能马上求得战争,的确对于鄂豫皖、湘鄂西
是直接援助,并开展向北发展的局面,我们对此已考虑再四。但
在目前敌情与方面军现有力量条件下,攻城打援部队是无把握的
。若因求战心切,鲁莽从事,结果反会费时无功,徒劳兵力,欲
速反慢,而造成更不利局面。”[48]毛泽东、朱德根据前方最高
军事会议的决定,在二十六日发出红一方面军向北工作一个时期
的训令:在目前敌军坚守据点、向中央苏区游击进扰与迅速布置
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决心在宜(黄)、乐(安)、南丰之间以
战备姿势布置目前的战场”。[49]这是一个符合前线实际情况的
正确决策。

  苏区中央局对红一方面军这个训令十分生气,又收到临时中
央七月二十一日长信和九月下旬要求在敌军合围前“击破一面”
的指示电,就致电周、毛、朱、王:“九月沿(廿六)训令收到
,我们认为这完全是离开了原则,极危险的布置。中央局决定暂
时停止行动,立即在前方开中局全体会议。”[50] 十月三日
至八日间,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在宁都小源召开,史称宁都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在后方的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有在前
方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列席的有刘伯承。

  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会议没有留下记录,用《苏区中央
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上的话来说:是“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
的反倾向的斗争”。[51]争论的焦点是前线的作战方针问题。毛
泽东坚持九月二十六日训令的观点,不同意红军无条件地离开苏
区出击强敌。中央局一些成员,根据临时中央历次指示,批评前
方“表现对革命胜利与红军力量估量不足”,“有以准备为中心
的观念,泽东表现最多”。会上指责毛泽东对“夺取中心城市”
方针的“消极怠工”,是“上山主义”、“东北路线”,把他提
出的“诱敌深入”方针,指责为“守株待兔”、“专去等待敌人
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52]把他五月三日复电中对临时中央的
反批评斥为“不尊重党领导机关与组织观念的错误”。

  会上有人提出把毛泽东召回后方,专负中央政府工作责任,
由周恩来负战争领导的总责。周恩来承认前方确有以准备为中心
的观念,有等待倾向,但指出后方对毛泽东的批评过分,不同意
把毛泽东调回后方,认为“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
趣亦在主持战争”,“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供献不少意见,对战
争有帮助”。他提出可供选择的两种方案:“一种是由我负主持
战争全责,泽东仍留前方助理;另一种是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
我负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朱德、王稼祥也不同意毛泽东离开
红军领导岗位。但多数与会者认为毛泽东“承认与了解错误不够
,如他主持战争,在政治与行动上容易发生错误”。毛泽东因既
然不能取得中央局的全权信任,坚决不赞成由他“负指挥战争全
责”。会议最后通过周恩来提议中的毛泽东“仍留前方助理”的
意见,同时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53]会
后,毛泽东准备到长汀福音医院疗养。他对王稼祥说:算了吧,
我们是少数,还是服从多数吧!对向他送别的周恩来表示:前方
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

  正当宁都会议期间,临时中央常委会在十月六日开会讨论苏
区中央局的问题。博古批评道:“分散工作的观点,我是坚决反
对的。在这里泽东又表现他一贯的观念,同时伍豪不能将自己正
确路线与自己的权威与之作坚决斗争,而表示没有办法,又暴露
一次调和以至投降的弱点。泽东的观点是保守、退却。”同时还
强调:“我以为应该做坚决的斗争,但不一定指出泽东名字,而
与他的倾向在党内作积极的斗争,这因为要估计到泽东在苏区红
军中的威信。”张闻天表示:“泽东可调回后方做苏维埃工作。
”[54]会议决定,立即去电苏区中央局。

  苏区中央局接到临时中央这个指示电时,宁都会议已经结束
,毛泽东已离开前线回后方。留在宁都的中央局委员继续开会,
根据临时中央来电,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一职由周恩来代理。十月二十六日,临时
中央又正式任命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第二年六月上旬,在宁都再次召开中央局会议时,毛泽东对
前次宁都会议提出批评,但博古作的结论中重申那次会议是正确
的,说没有第一次宁都会议,就没有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55]一九三六年九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讲
到宁都会议,说撤掉军职“是缺席裁判,并且不通知”,这完全
是一种“高慢的宗派主义”。[56]宁都会议解除了毛泽东在红军
中的领导职务,迫使他暂时离开红军。这不仅是对毛泽东的打击
,而且最后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
丧失。

  毛泽东在十月中旬抵达长汀福音医院养病,在院长傅连袄安
排下住进老古井医院休养所——一栋两层的花园小楼房里。他一
到医院,就去探视在这里分娩的妻子贺子珍。在休养所里,还住
着正在养病的周以栗、陈正人,他们也受到“左”倾教条主义领
导人的打击。三个人几乎每天都在一起聚谈。毛泽东毫不隐讳自
己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据贺子珍回忆,毛泽东当时说:

  “教条主义真害死人!他们不做实际工作,不接触工人、农
民,却要指手划脚,到处发号施令。同国民党打仗,怎样才能取
胜?农民为什么会革命?他们懂吗?”[57]他还同在福音医院治
伤而即将出院的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长谈了一次,特别强调要
在上杭、永定、龙岩等老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以牵制和打击国
民党军队主力的进攻。罗明回忆道:

  “他概括地总结了三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的经验,然
后指出,福建和江西一样,应加紧开展广泛的地方游击战争,以
配合主力红军的运动战,使主力红军能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
的弱点,实行各个击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的第四
次‘围剿'。他还指出,在杭、永、岩(上杭、永定、龙岩)老
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和打击漳州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和广东陈济
棠部队的进攻,对于粉碎敌人的‘围剿'、保卫中央苏区是十分
重要的。”[58]

  罗明出院后,在长汀主持召开中共福建省委会议,传达毛泽
东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省委立刻决定派罗明为特派员到杭
、永、岩一带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他到那里后,根据当地的实
际情况,向省委写了《对工作的几点意见》,提出红军应向敌人
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以巩固和扩大闽西根据地;对扩大红军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一味削弱地方武装去“猛烈扩大红军
”等。这在后来被认为是所谓“罗明路线”的“铁证”。当临时
中央总负责人博古等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时,途经上杭,罗明去
迎接他。博古就责问罗明:“你是省委代理书记,不领导全省工
作,来杭、永、岩干什么?”罗明回答:“是按照毛泽东同志的
指示并经省委研究决定,来这里开展游击战争的。”博古问罗明
对当前斗争有什么意见,罗明谈到要和各党派、各军队联合起来
共同抗日。他还没有讲完,博古便不耐烦地说:“吃饭了,不谈
了。”[59]博古到长汀时,有人提议去看一下正在疗养的毛泽东
。博古又说:毛泽东有什么可看的。这些,预示着毛泽东的处境
将更加困难。

  注: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
991年3月版,第264页。

  [2] 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工农红军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
洲白军士兵兄弟书》,1931年9月25日。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
991年3月版,第406页。

  [4] 任弼时在延安整风会议上的发言提纲,1943年11
月。

  [5][6][7][8][9][10]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487、448、459
、486、478、483页。

  [1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3月版,第220-221页。

  [12] 中共苏区中央局1931年10月给中共临时中央的
电报。

  [1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3月版,第772、773页。

  [14] 萧劲光《红五军团的初创时期》;《中共党史资料》
第17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65页。

  [15] 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43年6月
28日。

  [16] 袁血卒:《“宁都兵暴”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
《我与毛泽东的交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第193—196页。

  [17] 《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版
,第97页。

  [18] 《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
版,第302页。

  [19] 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43年6月
28日。

  [20] 《中共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
议》,1932年1月9日。

  [21]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第173页。

  [22] 《郭化若军事论文选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
6月版,第72-73页;访问郭化若记录,1982年3月1
2日。

  [2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3月版,第636、637页。

  [24] 《红一军团关于完全同意毛主席的行动方针的报告》
,1991年3月21日

  [25] 《聂荣臻回忆录》(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8
月版,第140-141页。

  [26] 毛泽东对一、五军团行动的意见致周恩来电,193
2年3月30日。

  [27] 《罗明回忆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第110页。

  [28] 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江西人民出版
社1983年10月版,第100、103、104、108页

  [29] 毛泽东关于一、五军团行动与中央局、军委迁移长汀
等问题给周恩来电,1932年4月2日。

  [30] 毛泽东关于龙岩战斗胜利原因和岩永今后工作问题致
周恩来电,1932年4月11日。

  [31] 毛泽东关于今后行动方针和新区、白区工作的意见致
周恩来电,1932年4月22日。

  [32] 《聂荣臻回忆录》(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8
月版,第146页。

  [33] 《杨成武谈红军东征攻打漳州》,福建省中共党史研
究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参考资料》19
82年第5期。

  [34] 《聂荣臻回忆录》(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8
月版,第147页。

  [35]  访问曾志记录,1987年11月。

  [36]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第183页。

  [37] 《聂荣臻回忆录》(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8
月版,第150页。

  [38]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记录,1932年4月1
1日。

  [39]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3月版,第193-201页。

  [40] 毛泽东关于对政治估量、军事战略和东西路军任务的
意见致电苏区中央局,1932年5月3日。

  [4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3月版,第209-219页。

  [42] 毛泽东:《驳第三次左倾路线》,1941年上半年

  [43] 《聂荣臻回忆录》(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8
月版,第155页。

  [44]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提议由毛泽东任
总政委的电报》,1932年7月25日。《周恩来书信选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月版,第79页。

  [45] 周恩来:关于池江、水口两次战役初步总结及组织问
题给苏区中央局的信,1932年7月29日。

  [46] 任弼时、顾作霖对方面军行动的意见致前方电,19
32年9月7日。

  [47] 苏区中央局复前方电,1932年9月25日。

  [48]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给中央局电,193
2年9月25日。

  [49] 红一方面军在敌人尚未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个
时期的训令,1932年9月26日。

  [50] 苏区中央局致前方电,1932年9月29日。

  [51] 《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1932年10
月21日。

  [52] 王稼祥:《回忆毛主席革命路线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
的斗争》,《红旗飘飘》第18期,第52页。

  [53] 《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1932年10
月21日。

  [54] 中央常委会记录,1932年10月6日。

  [55] 任弼时延安整风笔记,1943年11月。

  [56]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1936年9月15日、
16日。

  [57] 《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
171页。

  [58] 《罗明回忆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第120页。

  [59] 《罗明回忆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第121页。

下一页

转自《人民网·人民领袖毛泽东》

返回《毛泽东故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