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的家

刘小聪

  1949年9月,新的学年即将开始,李敏也要开始上学了。尽管李敏曾在哈尔滨和沈阳读过一段时间书,但由于中文程度不佳,只能从二年级开始读起。很有趣的是,李讷虽然比她小几岁,但已经读到了三年级,这经常成为李敏和李讷之间开玩笑的话题。

  在今天的简史档案馆,我要和大家聊一聊李敏进入中南海后的全新生活。你可能不知道,一开始李敏并不叫李敏,而是叫毛娇娇。在李敏上学之前,毛主席为她精心准备了书包、文具和被褥等物品,然后对她说:“娇娇,你要去上学了,爸爸给你起个读书用的大名吧!”娇娇并不以为然,告诉爸爸自己已经有名字了,叫毛娇娇。毛主席听后笑了起来,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告诉她现在要有个学名,最后决定叫她李敏,出自《论语》,意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名字也与李讷的名字有所联系。

  从那时起,李敏在中南海丰泽园的家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她每个月只有15元零花钱,文具本册都需要用这些零花钱购买。有时候她会在月底把零花钱用完,毛主席会批评她浪费。尽管条件相对苛刻,但毛主席要精打细算,为了家庭开支和亲朋故旧的车费、礼物费等,他不得不严格限制每个孩子的零花钱。

  毛主席是个热爱学习的人,虽然他自己说英语的水平不如李敏的俄文水平,但他依然坚持自学英语。在家庭聚餐时,李敏和两个哥哥经常使用俄语交流,毛主席对此感到好奇,于是询问他们讨论什么。李敏告诉爸爸,他们在争论中餐和西餐哪个更好吃。毛主席回答说:“中餐好吃,中餐的特点是软热丰香,而西餐则是冷硬单调。”

  这时李敏笑了笑,她不会英语,完全不知道爸爸说的是什么。毛岸英告诉李敏,其实爸爸从1946年就开始自学英语了,虽然工作忙,但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听到这个消息,李敏更加敬佩爸爸。毛主席摸了摸李敏的头发,说他年纪大了,学好一门外语很有用。

  尽管毛主席在工作上忙碌,但他依然尽力安排家庭生活。每个周末,全家人会相聚一起吃晚饭,享受天伦之乐。在饭桌上,李敏和两个哥哥经常用俄语交流,这源自于在苏联的时候,他们建立了亲密的手足之情。

  尽管毛主席很忙,但他仍然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每个周末都会抽查他们的学习进度。毛主席给予子女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

  尽管李敏和李讷在学校读书,但在家中,李讷常常会嫉妒姐姐。之前,李讷一直是爸爸的专宠,但现在李敏成了爸爸的新宠。年幼的李讷开始感到委屈和羡慕。在苏联的时候,李敏和毛岸英、毛岸青的关系很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在北京重聚,他们更加亲切。每次见面,他们会用俄语交谈,非常热闹。

  有一次,李敏和李讷一起在园子里玩耍,李讷不小心掉进了水潭,李敏赶快将她拉了出来,虽然衣服也湿了,但李讷却去告状。毛主席并不相信李讷的告状,总是含糊地回应,并对李讷说:“一定要和姐姐相亲相爱”。后来,李讷也开始明白这个道理,姐妹俩再次和好。

  中南海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小闹剧。李敏经常开玩笑说,爸爸是个高级泥瓦匠,因为他喜欢动手解决家里的一些问题。而江青则非常有趣,喜欢和孩子们开玩笑。不管是谁,最终都要听毛主席的,这个家始终围绕着他的意愿运转。

  然而,随着工作的繁忙,全家人周末的聚餐被慢慢打破,毛主席感到遗憾。李敏每天放学后,在伙房的锅台上随便吃点,第二天也不再吃早饭,而是与午餐合并为一顿。尽管李敏打算去大食堂,但妹妹李讷却不愿意。李讷认为大食堂人多,不好协调口味,因此拒绝去。江青也不愿让大家觉得她过分宠爱李讷,于是她安慰李讷,并劝说李敏留在家里吃。但李敏不同意,她觉得已经搞了几天特殊化已经够了,不应该再继续。尽管江青再次劝说,李敏仍然坚持去大食堂。

  毛主席回来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并下达了命令:全家人一起去大食堂吃饭,不再在家里吃。这样一来,李讷也不再闹情绪,全家人都去大食堂,而后李讷会请求姐姐再去小卖部买些点心来补充油水。毛主席看到妹妹贪吃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这一切小闹剧给中南海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毛主席和江青的爱情幸福快乐,这个家庭有条不紊地生活着。尽管家庭中有一些小矛盾,但他们最终总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每个人在家庭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营造着温馨幸福的氛围。

  这是中南海的家,充满了爱和关怀,这个家因为毛主席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