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毛泽东渴望来信,周恩来及时汇报
一个社员磕磕烟袋锅,望望在场的“头头脑脑”,磨蹭了半天才说:“你们现在不定死,谁晓得秋天会不会又要多征。要是那个时候,把我们的口粮又挤掉了,自留地的收成也顶口粮,结果还是我们落空。”显然他心有余悸,又想得周全。社员们又是一阵赞同声。
周恩来看看在场的地委、县委和公社的负责人,那目光是在征询他们的意见,见没人反对,他便说:“我可以保证。分下去的自留地不要再收回了,再不要拿自留地顶口粮指标了。”
社员们顿时眉开眼笑。
回到住处,周恩来忙着整理几天来调查的情况,一直工作到5月7日凌晨3时。
这天之前,毛泽东刚从杭州到达上海。他是为5月15日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再次南下的。他要继上次广州会议再次研究农村问题,包括反映强烈的食堂问题、粮食问题、供给制问题。5月6日凌晨时分,他披衣起床,提笔给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和正在那里调查的农机部长陈正人写信,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下苦功夫去农村认真做调查,并和他随时通信。毛泽东颇为动情:“井泉同志: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呢?我渴望你的信。你去调查了没有?……信随便写,不拘形迹。这半个月希望得到你们一封信。如果你们发善心,给我写信,我准给你们写回信。……你们来信,用保密电话直达我的住处及火车上,勿误为要。”
当毛泽东的信发往各地的时候,周恩来的电话来了:“主席,您给李井泉、陈正人的信6号早上我就看到了。我在邯郸武安县伯延公社,现在已经有五天了。”
“恩来,那里的情况如何?”毛泽东关切地问。
“现在有下面四个问题简要地向主席汇报一下:一、食堂问题。绝大多数甚至于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回家做饭。我正在一个食堂搞试点,解决如何把食堂散好和如何安排好社员回家吃饭的问题……”
周恩来谈的另三个问题是:二
、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现在社员正在展开讨论;三
、社员群众迫切要求恢复到高级社时评工记分的办法,但是已有发展。办法是:包产到生产队,以产定分,包活到组。这样才能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因此,这个办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四
、邯郸专区旱灾严重;看来麦子产量很低,甚至有的颗粒不收,棉花和秋季作物还有希望。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
毛泽东在秘书整理的电话记录上写下批语:此报发给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参考。随即,中共中央将周恩来这个报告转发各地。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经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在下发的《六十条》修正草案中,正式取消了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
1961年9月17日,周恩来在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在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谭震林和主管政法工作的副总理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省城南昌视察。
尽管经过一天的跋涉,周恩来的精神很好,兴致极高。一路上,他看着窗外的景色,感慨万千:“从八一起义到现在,已经整整34年了,早就想到南昌看看,就是腾不出时间。这次给了我旧地重游的机会,我要住几天,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
18日晚,周恩来一行同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刘俊秀等共进便餐,边吃边谈工作。周恩来又说到粮食问题:“你们不是有个《江西是个好地方》的歌子吗?这个歌儿不错,江西确实是个好地方,三面环山,还有鄱阳湖,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革命老根据地。这些年,你们工作抓得不错,粮食也比较多嘛!”
“总理,我们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杨尚奎等谦虚地答道。
长期负责农业生产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比较活跃,他站起来,将酒杯高高举起:“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总理离开南昌34年了,今天到南昌视察工作,我们心里格外高兴,为总理的健康敬一杯酒!”
刘俊秀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都一齐叫好,请总理喝下这杯酒。
周恩来也很高兴,他站了起来,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只是不拿酒杯。像以往一样,他不谈南昌起义,更不谈自己在其中的功绩,要谈就是谈失败的教训。今天他也转移了话题:“江西对国家的贡献是大的,特别是这几年困难时期,又多支援了国家粮食,应该受到人民的表扬。”他的目光里含着一种欣赏,又暗含着一种机智。他转向刘俊秀,话里有话:“俊秀同志,你要敬我一杯可以,但得有个条件!”
刘俊秀对周恩来的酒量早有耳闻,他以为周恩来要和他一杯接一杯地干,他有些紧张,忙问:“什么条件?”
周恩来叫服务员拿酒来,亲自斟上一杯茅台酒。这下刘俊秀也以为“坏了”,总理与他较上劲。等到周恩来一开口,他更加为难了。周恩来说:“咱们俩干一杯酒,要增加外调粮食一亿斤!”
“如果干两杯呢?”
“那当然是增加两亿斤了。我们干三杯,就增加三亿斤,你看好不好?”
在江西素以豪爽出名的刘俊秀一听,举杯的手变得沉重起来。他十分清楚要拿出一亿斤粮食的难度。他喃喃道:“总理啊,国务院给我们的外调粮食任务12亿斤,我保证一粒不少,坚决完成。要再增加三亿斤就是15亿斤了,怕有些困难啊!……”
这时谭震林给为难中的刘俊秀打气:“老刘啊,总理多年没有来南昌了,看到你们江西形势比较好,心里高兴,你既然敬总理的酒,敬三杯,三亿斤就三亿斤嘛!”
罗瑞卿也开个玩笑,凑着热闹:“老刘,你死脑筋,先喝了再说么!”
其实倒不是周恩来一时兴起。他早对江西本年度粮食产量和人均口粮做过调查,心里有数,所以他很肯定地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鲁、豫好多了,增加三亿斤虽然有困难,但还是可以增加的!”
刘俊秀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知道,总理要不是因为粮食困难重重,也不会在这种场合提这个要求。既然总理开口,就是不喝酒,他又怎么好拒绝呢?于是他将杯子举到了总理面前:“好,就按总理的意见办。总理的心情我们理解,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大力支援,三亿斤就三亿斤!” |
上一篇:六十七、只有自己人才肯这样说
下一篇:六十九、三杯酒,三亿粮,一个"团"
返回《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