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建国初期,为了教育和引导知识分子更新观念,转变立场,进行必要的思想改造,毛泽东和周恩来倾注了许多精力,总的来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进行的轰轰烈烈的群众批判运动,如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梁漱溟、胡风等的批判,也造成了失误,导致了一些消极影响,挫伤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
   如前所述,毛泽东和周恩来与知识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毛泽东却极富挑战精神,他说他的“心里是与鲁迅相通的”———毛泽东没有见过鲁迅。有一次,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一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继而沉思着说:“这个日本人还不简单,我认为鲁迅懂得中国是对的。”冯雪峰与鲁迅交往很多,知道鲁迅的事情也多。他告诉毛泽东,鲁迅曾谢绝到苏联去,要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放它一枪两枪的”。毛泽东频频点头,脸上泛起一种激动的红润:“这才是实际的鲁迅!这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最可贵的性格。”宁折不弯,不为情势所动,这正是毛泽东与鲁迅的心灵相通之处。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的海滩上漫步或站立着凝望大海时,嘴里时常念念有词。听久了,保健医生便忍不住问:“主席,你念的是谁的诗啊?”毛泽东一回脸,反而问道:“你听着怎么样?”
   “很有气魄,很美。”医生回答。
   “这是曹操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观沧海》。”
   “曹操还会做诗?”
   “嘿嘿,你不知道吧?曹操是个了不起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
   因为在这之前,人们都从传统戏剧和小说中知道曹操是个“反派人物”,所以毛泽东的话一出口,周围的工作人员都一愣。
   “曹操?哪个曹操?”医生问。
   “还有哪个曹操,三国的曹操。”
   “他,他不是白脸奸臣吗?”
   “屁话!”毛泽东不客气地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还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也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笔杆子杀人哪,那些反动文人垄断了文化,写出东西又愚弄毒害了老百姓,这个案我们要翻过来!”
   毛泽东一向重视对旧文化、旧思想的宣战。所以1943年,延安演出新编京剧《逼上梁山》时,他为之兴奋,当即写了一封情绪性很强的信给这出戏的编剧,说《逼上梁山》的演出将是旧剧从此重开了新生面,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所以才有了晚年他将自己的一生概括过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推翻三座大山;一是文化大革命。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文化”的看重。
   除了文化,对其他已有知识分子的使用,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干部对知识分子不重视,对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工农干部对知识分子保持距离,甚至在政治上歧视他们,使用不当,待遇不公。有的单位对教授、科学家的职权不尊重,党内决定的事情,群众已听了传达,但担任领导职务的专家还不知道。一位擅长水墨花鸟画教学的著名画家、教授,美术学院却不让他开课,而派他去图书馆写书签,到陶瓷科画瓷碗,后来干脆由工会派他给教职员工买戏票……
   然而,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任务非常急迫,新中国的科学文化研究事业亟待提高。如何使知识分子发挥积极性,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已经摆在毛泽东和周恩来面前。
   1955年11月23日,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商定召开全面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并决定成立由周恩来负总责,彭真、陈毅等参加的中共中央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10人小组,着手筹备。第二天,在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都讲了话,提醒各省和大中城市的党委把知识分子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认真讨论,准备好有关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材料。
   为了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周恩来、彭真等首先抓了调查研究,向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委,特别是向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全面调查建国六年来知识分子的变化情况。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央10人小组起草了11个有关知识分子的专题报告。同时,周恩来还主持起草了大会主题报告———《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1956年1月14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57位在京的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各地及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全国重要的高校、科研机关、文艺团体和军事机关的党员负责人共1279人。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会议。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庄重宣布,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周恩来的话像是发出了警报:“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把我们抛弃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我们必须急起直追!”
   1月20日,毛泽东在闭幕会上讲话,他的话同样充满急切:这个会议开得很好。现在叫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单靠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全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
   此会一开,知识分子像上足了弦,为之欢欣鼓舞。
   然而问题———使毛泽东和周恩来逐渐产生分歧的,就在一个“急”和“迅速”上……
   俗话说,好了还想好,快了还想快。当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人民安居乐业之时,共和国领袖们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便想迈开更大的步伐,在极短的时间里,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共和国领袖们,由于常常在人们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闯了过来,并创造奇迹;由此,党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头脑发热,“不相信搞工业、农业,比打仗还厉害”,特别是毛泽东,以他素有的挑战性格,希望全党大踏步地前进,而把各种怀疑乃至迟疑,都当作“小脚女人”,需要在他们背后大喝一声。从1955年底到1958年初,党的领导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上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表现得比较明显。由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便产生了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的几经反复的历史进程。

上一篇:二十四、惊动中南海的两只“虎”

下一篇:二十六、毛泽东希望"高潮"一夜到来

返回《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