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人民领袖毛泽东诞辰
毛泽东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的那份自信和豪气总是那么迷人。曾历经文革磨难坐过成都大狱的港人刘济昆,在他的《毛泽东兵法》里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后,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强闯我军防线,被我开炮击伤。毛泽东以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了一篇义正词严的声明。刘济昆摘引了声明之后这样写道:“毛泽东的这篇声明,是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多年来痛斥英国佬的最痛快淋漓的声明,每一个被英国佬欺负过的中国人都会大叫‘好也!'毛泽东这个人,平生最不怕的就是洋鬼子。反共人士也承认,自从毛泽东席卷神州大陆,洋鬼子就奈何不了我们中华民族了。”何以毛泽东能有这样的自信和豪气?刘济昆在他的书的封面写道:“古有孙子兵法,以强制弱,今有毛泽东兵法,以弱制强。”毛泽东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而且不止雄兵百万,他的胸中还有他深爱着的人民。
中国式的战略思维是充满了强与弱力量对比和转化的辩证思维。强调强与弱的辩证关系和转化,是中国式战略思维的精髓。它从来就不会把军事力量作为战略决胜的决定性条件。孙子曰:“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形篇》)“道者,令民与上同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计篇》)所以“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孙子兵法?形篇》)毛泽东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论持久战》)西方战略学家这样评价中国式的战略思维——“由西欧大陆学派的战争哲学和军事学培育起来的欧美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面前,惊慌失措,归于失败。这似乎是面对西方与东方的根本不同点和距离出现的惊慌失措。……这里存在着堪称为由孙子一直传到毛泽东的中国战略思想的睿智。”转录下这段评价的人,是先为外交官后为学者的日本人伊藤宪一(《国家与战略》)。他曾师从基辛格。日本学者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这种从容把握强弱力量对比、转化的无限玄机的思维,是至今仍笃信克劳塞维茨“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的西方军事战略家难以见其项背的。因为发动战争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过人民。尽管在那里也曾出现过考虑人民的政治学家和半个战略学家马基亚维里。
马基雅维里认为:“如果把基础建立在人民之上的是一位君主,而且他能够指挥,是一个勇敢的人,处逆境而不沮丧,不忽视其他的准备,并且以精神意志与制度措施激励全体人民,这样一个人是永远不会被人民背弃的,而且事实将会表明他已经把基础打好了。”(《君主论》)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作为君主的统治方法和战略构想,孙子和马基雅维里的“人民观”与毛泽东的“人民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带有着明显的功利主义的色彩。马基雅维里的人民观是基于贵族的不可靠性。他说:“一个君主如果公平处理事情而不损害他人,就不能满足贵族的欲望,但却能使人民感到满足。因为人民的目的比贵族的目的来得公正。前者只是希望不受压迫,而后者却希望压迫。再说,如果人民心怀不满,君主是永远得不到安全的。……对于那些敌对的贵族,君主不仅害怕他们抛弃自己,还害怕他们会起来反对自己。因为贵族在这些事情上比平民看得更深远更敏锐,常常能够自救,而且从他们所预期的将会赢得胜利的一方取得帮助。”而孙子的人民观则是让人民从各个方面帮着君主打胜仗。为此,港人刘济昆说:“毛泽东从无到有,以弱胜强,逢凶化吉,是‘受命于君'的孙子所不如的。”
他告诉人民有压迫就有反抗,让他们团结起来做自己的主人。毛泽东的这段话很能体现他的人民观:“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下一大跳,这匹野牛非烧死不可。”那个伊藤宪一在他的《国家与战略》里全文引用了这段话。有时候对手比我们懂得珍惜。在以一盘散沙为特点的国人面前,毛泽东的这段话无疑充满了理想主义。最了不起的是,他把理想变成了现实。在蒋介石的重重挤压下,他带领人民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当然,毛泽东思想是更全面的理想主义的人民观。因为他的人民观,决定了他在战争中十分珍惜人民的生命。他不会拿战士的生命显摆自己的实力和勇敢,不到最后能够把握全胜的战略决战,他不会追寻战争的波澜壮阔而去主动挑起大兵团作战。譬如,他不赞同百团大战,不以为然平型关大捷,告诫在朝鲜战场的彭德怀,不要因一时的胜利长驱直入而被敌人拦腰截断。……
毛泽东来自人民,他看不得弱者受欺负,看不得人民受欺负。他希望我们党能防止人们因贫困而犯罪。1965年,毛泽东把《后汉书?陈寔传》推荐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阅读。毛泽东很赞同陈寔对待因饥饿到他家偷东西的人的分析:“不善之本,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也。” “梁上君子”的成语出自《陈寔传》。《陈寔传》描述了陈寔鼓励这个请罪的小偷:“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并送给他两匹绢。从此这个县再没有发生偷窃之事。《陈寔传》还记载:其他官吏讨厌告状的人,准备限制他们。陈寔说:人们告状的目的是为了求公平,如果禁止了,他们将去那里申诉他们的理由。陈寔所辖确实没有告状之人。为此毛泽东指出:“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在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历史人物的读书笔记中你可以看到,为了教育党的高级干部为人民服务,他可谓谆谆教导苦口婆心,有时甚至婆婆妈妈。
全国解放,怎样让人民永远当家作主可以说是毛泽东的最主要思考。然而他相信,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他支持贫苦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道路,他始终相信联合起来的农民才能真正摆脱贫穷和抵御天灾人祸。他致力于改善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当江苏沙洲第一个社队企业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他老人家高兴的拍案而起,继而指出“这就是中国农村的方向。”然而这一切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共产党人的努力。但是一些人造反的目的是改朝换代,是“打进开封坐龙亭”,他们成了马基雅维里说的那种贵族。他们不可能具备毛泽东的人民观所需要的宽广无私的胸怀。这就免不了要走弯路。
尽管毛泽东的人民观一再受到挑战,而且遭受挫折。但是他毕竟胜利过,胜利得让真正的一流对手瞠目结舌,哪怕心服口不服。他的人民观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是世界文化的优秀遗产。谁要想在中国欺负人民、掠夺人民,谁就要翻过这座“大山”。而毛泽东的人民观一定还会激励和引导中国人民走向光辉的未来。毛泽东思想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