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特别重视理论问题?

马门列夫

毛泽东是很重视实践的,为此毛泽东写出了著名的“实践论”,有谁还比毛泽东对实践能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深刻的认识呢?“实践”上超过毛泽东的有吗?“理论”上超过毛泽东的有吗?这里,侧重从理论方面回顾毛泽东为什么特别重视理论问题。

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特别重视探索“大本源”的问题,即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为基础的世界观问题,认为一日不确立这样的世界观,就一日不是真有理想。毛泽东最后找到的“大本源”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不是随波逐流的信奉马列主义,而是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真谛,作为自己真诚的终生的信仰,始终不俞地为之奋斗,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成为我们不能不佩服和学习的典范。

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大本源”的理论问题,是因为它是人生的指南,它是理想的基础,它是能使生命焕发异彩的阳光。

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大本源”的理论问题,是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理论的清醒就没有实践的坚定,没有彻底的理论就没有光辉的成功的实践。

毛泽东是重视实践的“实践论”者,和那些眼睛向“上”向“空”的“理论家”不同,他的眼睛是向“下”向“实”的,所以他能摆脱一切条条框框,看到随大流的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农民看到农村,看到土地革命的重要,看到革命可以向山沟沟里前进。

但是,毛泽东是经验主义者吗?只满足于实践经验,而没有理论的高度吗?恰恰相反,毛泽东的理论高度高于所有的“山涧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的“理论家”。

在井冈山的最困难的时候,在有不少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时候,他豪情满怀的指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听到了躁动于母腹的婴儿的“胎音”,看到了蓬勃日出前的“朝霞”和出现在地平线上的航船的“桅顶”。在长征路上的艰苦岁月里,在蒋介石的政界弥漫在一片“抗日必亡”“速战速败”的悲观气氛中的时候,毛泽东写出了光照千古光照世界的人民战争的“论持久战”,其理论高度谁人能够超越?在延安紧张繁忙的岁月,在险象丛生的环境,在艰苦的八年抗战和此后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中,毛泽东不仅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的路线斗争的实践,而且从理论上深刻的总结了党的路线斗争的经验,进而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写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还写出了抓住辩证唯物主义精髓的“矛盾论”“实践论”的光芒四射的哲学著作。

毛泽东之所以在实践中这样注重理论的总结,是因为实践是革命的脚步和根底理论是革命的灵魂和头颅。中国革命所以能节节胜利,就在于毛泽东的路线的正确理论的正确。正如数学所说,毛泽东这样的领袖是社会科学家。他不仅严肃谨慎地对待实践,而且严肃谨慎的对待理论,和那些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地对待实践和理论的庸俗政客完全不同。

在革命胜利以后的和平岁月中,在不少人“做了大官了,不想革命了”的时候,在不少人革命斗志麻痹的时候,是毛泽东闻出了“武训传”的封建主义毒素,“清宫秘史”的卖国主义恶臭,在50年代就及时开展了意识形态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在斯大林逝世以后,在苏联修正主义的突然袭击中造成世界共运的一片迷茫中,是毛泽东理论清醒慧眼独具,最早开展了对修正主义的在原则上毫不退让的斗争,著名的“九评”成了反修的光辉的历史文献,至今读来都让我们振聋发聩。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注重理论,特别是在晚年的时候一再强调全党要注意学习理论,号召全党“读马列的书”,就是因为革命理论对于革命实在是太重要了。它事关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斗争的前途,攸关党的生死存亡。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注重理论,就是因为修正主义也有一套“理论”,是专门“修正”篡改歪曲马列主义理论的,他们的理论花样翻新,手段多变,往往是在理论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开展理论上的批判和斗争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就是我们实践和理论的光辉榜样,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毛泽东精神鼓舞下,我们的斗争一定要胜利,也一定能够胜利。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