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6日,如约,上午9时整,我轻轻敲解放军总医院南楼高干病房4室7房的门。雷英夫向我伸出微微颤抖,柔软干瘦的手。老将军不到1米7的个头,背微驼,疏发全白。久经心脏病、脑血栓、耳背等多种疾病缠磨,显得动作迟缓,步履蹒跚。布衣、布鞋、布帽更使他普遍又普通,北京的街头巷尾,到处可见这副扮相的“小老头儿”。
自称“我早已是个废物了”,不愿谈过去。经解释,欣然相通。一交谈,便发现他记忆力极强,一些重大事件的年月日、来龙去脉,人物细节记得清清楚楚。而且,思维敏锐,条理清晰,论点鲜明,富有激情。属于你刚刚出个题目,便能滔滔不绝顺理成章说开来这一类。这是精明机智的高级幕僚人员共有的特征。说到兴奋处,常常辅以生动的手势,开怀大笑。
时光,可以销蚀一个人的肌体,却难以衰老一个的聪慧。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长期以来,总参作战部部长、周恩来的军事顾问、毛泽东的军事高参是他雷英夫,而不是张三李四。
雷英夫老人说:
确定12海里领海线是一项事关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政策,毛主席选择炮战的时机予以公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是要向世界表明,目前发生于中国领海线观众的战事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一切外国无权干涉。可以预计,美国和西方不会同意我们公布的领海线,因此,我暂时三天不灯炮,冷他一下,这好比在政治上强有力的出拳之后,我军事上则握紧了拳头,引而不发,审慎观察,待机行事,主要看一看美国,究竟会如何动作。
炮战期间,我一方面研究作战,一方面根据毛主席和军委指示,研究中国的领海线问题。
中国海岸线,长啊。北起鸭绿江口,南达广西北海。绵亘蜿蜒,遥遥万里,竟从未提出过自己的领海界线,成何体统!
你可以把账算到皇帝老子、袁世凯、蒋委员长头上,讲他们没干好事、窝囊、腐败。但现在是新中国了,如果连自己国家的宅基院墙都搞不清在哪里,讲不通了。对子孙后代不好交代呀。
美国兵舰在你的大门口晃来晃去,高兴了还打几炮。日本现代化的渔船到你的渔场转一圈,把你的鱼虾抓得也差不多了。提抗议,人家闭起眼睛装聋作哑,你又有什么法了,你连个法律依据都没有嘛。
国际上有个海牙协议,以3海里为领海线,由来是十八世纪末,大炮的射程约为3海里,西方国家就采用以海岸炮台的有效射程距离为领海的宽度。西方要求各国遵守,这对他有利,明摆着,他的地盘别人没有能力去也不敢去,别人的地盘他的舰队却可以随便去。许多国家认为这不公正,苏联就宣布12海里。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许多非洲、拉美国家也持此态度。最宽的是智利,150海里,他有个大渔场,利益所在舍不得丢掉。
我们论证了好久,准备按12海里宣布。估计不会引起太大的国际麻烦,也在我国防力量的有效保护之下。有了这个东西,我们打炮就更加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嘛!
3+9=12,比海牙的规定多了9海里,这道加法题可不简单,一宣布,将震动世界,也要是担点风险的。毛主席、周总理格外慎重。8月30日,我接到通知,要我立即到北戴河去,向主席、总理当面汇报。
1938年,最高理想是考进铁路当个扳道工的雷英夫,为生活所迫,受革命感召,当了八路军。他没有想到那个膝盖上打着补丁,到延安抗大亲授战略学的教员,就是大名如雷贯耳的毛泽东。更没有想到,所有学员的课堂笔记,毛泽东都要一一过目。批阅中,毛泽东眼睛一亮:谁的?记得全,字也写得蛮工整。我的。叫什么?雷英夫。多大了?十八岁。毛泽东微笑着点点头记住了他。自然,当时还想不到,这便是得到最高统帅赏识,从而接触核心机密,参与重大决策的开端。
他生平第一次从毛泽东那里听说了“战略”这个词,以后养成了习惯,办事先想明白,主席的战略是什么?怎么去实现?
奉召同行的有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顾问刘泽荣,同XX。乔老爷用不着介绍了,日后的外交部长,当年也是响当当的少壮派。刘泽荣、周XX都是民主人士,国际法方面的老前辈,中国第一部《中俄字典》就是刘老先生主持撰写的,9月1日、2日连续两天在毛主席北戴河别墅小会议室开会。主席、少奇、总理、彭总和新任总长黄克诚都来了。
毛主席召集这个会议,主要想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再听听各方意见,尤其在国际法方面,不要有大的纰漏。他说:我是军事大学战争系毕业的,不大懂法律,今天请来了专家,希望畅所欲言。
我汇报领海线论证过程和结论。乔冠华对待发的新闻稿作了说明。两位老先生是大学问家,对各种国际法特别是海牙协议了如指掌、滚瓜烂熟。他们引经据典,坚决主张领海线为3海里,理由就是一条,不能搞得太宽,如果宣布12海里,搞得不好要打仗。毛主席专注地听,不时提一些问题。有一个情节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装作很吃惊的样子逗两位老先生:这么说,海牙协议是万万违背不得的呀?两位老先生以为主席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连说,是的是的,违背不得,违背不得!毛主席便愉快地俯仰大笑。最后,毛主席作总结:老先生们的意见很好,很可贵,使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多想一想。但是,研究来研究去,海牙协议不是圣旨,还是不能按海牙协会办,我们的领海线还是扩大一点有利。从各方面判断,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我们不愿打,帝国主义就那么想打?我看未必。一定要打,我们也不怕,在朝鲜已经较量过了,不过如此,要有这个准备。
主席一讲话,两位老先生也就想通了。他们很激动,刘泽荣兴奋得一个晚上没睡成觉。他说,我这一辈子有两件最大的荣誉,第一件是十月革命后,我作为中国外交使团代表到过苏联,见过列宁,和列宁握过一次手。这一次毛主席邀请我参加领海线的决策,这是国家民族的一件大事,我这辈子算没白活,心满意足了。
1964年,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对雷英夫说:我的战略思想既复杂又简单,就是四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简言之,不打吃亏仗,要打就打歼灭战,可前提是必须做到知彼知已。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鞍前马后地干,雷英夫深深感到,毛泽东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在“知彼”上所下的功夫,没有任何人可以相比。
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毛泽东问雷英夫,麦克阿瑟是张飞性格,一触即跳呢,还是司马懿性格,老谋深算,忍辱负重,给件女人衣服也能穿呢?雷英夫回答:张飞性格,骄横跋扈,好战分子。毛主席说,太好了,我就喜欢他是个张飞,越倔越好,越好战越好。于是,布置奇兵,突然出击,把麦帅打个措手不太。
1962年,中印边境局势骤然紧张,毛泽东问雷英夫:我有一个问题未想通,我们一让再让,尼赫鲁为什么非打我们不可。雷英夫讲了五条理由。前四条,毛泽东都摇头:讲得都对,但没有解决我的问题。雷英夫说:第五条,中国有句俗话,咬人的狗不叫。尼赫鲁认为中国的政策是只叫不咬,绝对不敢打他,所以放心进兵。毛泽东拍着巴掌叫好:讲得好,这下解决了,于是下决心反击印度,也打他个冷不防。
雷英夫最佩服毛泽东的是他的“战前功夫”。凡作战决策前,房间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军用地图,以及敌方师以上主官的简历。不急办的文件在案头摞成了山,他可以一概不睬,就那么一根接一根夹着烟卷,来来回回地踱步,有时候,十天八天就想一个问题,想透才做出决策。
北戴河,毛泽东对“12海里”,想“透”了。
12海里领海线就这么最后确定下来。我请示副主席,总参搞了一份将领海线具体标定的中国地图,是否一并发表。主席说,不要,那个东西先放在你的口袋里。主席想的很周密,东南沿海的斗争太复杂,公布地图,反而会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公布,我们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便可进可退,战术上策略上灵活方便得多。
9月3日,雷英夫、乔冠华一行人跟着毛泽东回到北京。9月4日,毛泽东同时把两张“牌”打了出去。
(摘自:华夏精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