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的毛泽东同志

杨得志

   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创立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是这支军队中的一名老兵,是人民战争的参加者,曾在这种战略战术的指引下冲锋拚杀,也曾运用这种战略战术指挥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每当回忆起走过的烽火历程,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率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想到毛泽东同志。

   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井冈山上,参加湘南起义后,经过汝城、酃县战斗,跟随朱德、陈毅同志到达砻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在此之前,我虽然也听说毛泽东的名字和他带领的部队,听说过他亲率部队掩护我们上山,却没有见到过他。为会师举行了一次庆祝大会,他和朱德、陈毅等同志坐在用青竹和门板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他高高的个头,穿一身灰布军装,脸膛瘦削,头发很长,但很有精神,明亮的目光扫视着面前欢腾却并不十分整齐的队伍和群众。大会开始后,陈毅同志首先宣布将所有的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接着是朱德同志讲话,讲了国际国内的形势,要求两支部队加强团结,去夺取胜利。朱德同志讲完话,毛泽东同志才站起来,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论述了两军会师的重大意义,指出光明的前途,特别强调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打着有力的手势,讲了个孙悟空的故事,说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本领,上天入地,变化多端,大闹天宫,推翻反动统治和整个旧社会。那时,我是入伍几个月的新兵,还不能完全理解他话中的深刻含义,但他讲的故事和比喻我却印象极深。在我们军队还弱小的年代,在游击战争的年月里,我曾不止一次用它激励自己和所领导的部队。至今,他当时的形象仍如在眼前。

   会师之后,我在特务营当战士,特务营负责警卫军部,我站岗放哨时,常见到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领导人。朱德亲切朴实,陈毅开朗活跃,毛泽东则文雅多思,他有时急匆匆从我们面前走过,有时点头致意,有时也停下来和我们说几句话,声音尖细,文质彬彬,讲话风趣幽默,平易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就是他,和朱德、陈毅等同志一起,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同数倍的敌人巧妙周旋,多次打败敌人的“进剿”,扩大了根据地,壮大了红军和赤卫队,特别是著名的七溪岭、龙源口等战斗,更是鼓舞人心。

   不久,我们又跟随毛泽东、朱德出赣南、战闽西,反对敌人的“围剿”。这时期,我很少看到毛泽东同志,但心里非常明白,毛泽东就在我们的队列里,指挥着我们的战斗。他“战略上以少胜多”的气魄,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他“战术上以多胜少”的妙计,引导我们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如果说,我刚报名参军时还是出于生活不下去而寻找生路,那么到了这时,已开始懂得了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穷人打天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道理。那时,我们确实是这样的,说毛泽东就是在说红军、说共产党,说红军、说共产党也就是在说毛泽东,也是在说胜利。

   可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们虽然打了很多硬仗、恶仗、苦仗,伤亡却极大。当时,我虽然在团一级的领导岗位上,对中央在路线上的分歧和斗争所知甚少,不过也从实际中感受到那种与强敌拚消耗,和毛泽东所提倡的打法不一样,再看到根据地一天天缩小,伤员运送、治疗都十分困难,仗也越打越艰苦,心里就憋闷得慌。我所在的团在高兴圩、狮子岭一线打了一个月左右,牺牲了许多同志,最后还不得不撤下来,走上了长征的道路。直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指挥位置,我们才四渡赤水,巧过金沙,翻越雪山,走过草地,转危为安,胜利到达陕北。每想到这些,我就想到“用兵如神”的话,想到他从根本上打破了战争如神物的观念,正确地认识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指挥我们无往而不胜的历史。是啊,他的英明和正确,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

   长征途中,我们团大部分时间作前卫,没有机会看见毛泽东同志,到达甘肃省的通渭城时才见到他。那天,我们刚到驻地一会儿,他就骑着一匹马,带着两个警卫员赶到了我们团住的地方。政委肖华同志问我:“毛主席来了,搞点什么欢迎他呀?”在那样的条件下,能有什么东西呢?何况事先又不知道,我看到街上只有卖梨子的,就让机关的同志赶快买了些。毛泽东同志一到,就拍拍身上的尘土,和我们握手,询问部队情况。我请他坐下吃梨子,他一边抽烟,一过看着铁盆里削了皮切成块的梨子,说:“梨子呀,好东西,你们有辣椒粉吗?”我让人去找了一些来,心里又感到很奇怪:他要辣椒粉干什么?他可能看出了我心里的疑问,望着我说:“杨得志同志呀,你这个湖南人吃没吃过辣椒粉拌梨子呀?”我说没吃过!他就把辣椒粉撒在梨子块上说:“嗳,好吃得很呀!不是说有酸甜苦辣四大味吗?我们这一拌是酸甜辣,没有苦了。来,你们尝尝看。”说着满有兴致地吃了起来,我也尝了尝,确实别有风味。

   吃梨的时候,我请他给部队作指示,讲讲形势,他说:“你们这个一大队的前身是红一团。红一团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前面,情况了解得比我多,要讲,应该你们讲嘛!不过我今天要超过你们,走到你们前面去。”的确,他在我们离开通渭之前就走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还在想着他说的话。他的话不但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含义深长。这之后不久,就打了直罗镇战役。他又随我们一大队行动。山上的树不多,敌机飞来扫射,我们部队没有高射武器,我担心着他的安全,几次劝他隐蔽,但他始终在阵地看敌情,沉着指挥我们,不时轻松地说着幽默的话。等到了延安,在抗大学习听他讲演时,对他讲话的幽默以及幽默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就更深了。他穿一身灰布军装,连帽子也不戴,乌黑浓密的头发,长而且乱。他打着手势,讲政治,讲军事,风趣幽默,好懂好记。记得一次讲促进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时,他说,对付蒋介石,就要像陕北的农民赶着毛驴上山,前面要人拉,后面要人推,还得用鞭子抽两下,不然,他就耍赖、捣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我们用的就是陕北老乡这个办法,迫使蒋介石起码在口头上承认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接受了一致抗日的主张。


   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我们抗大军事队在往三原搬迁的路上举行了学习的结业典礼后,就奔向抗日前线,到1944年1月回延安参加“七大”才又见到毛泽东同志。他把我找到枣园他住的窑洞,对警卫说:“我要留这位客人吃饭,给我们加个菜吧。此人是我的家乡人,多搞些辣子就可以了。”

   我详细向他汇报了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和在那里工作的情况。他问我长征后是否专门学习过,我对他说,东渡黄河后,到干部学校学习过,1937年初又到抗大学习过,两次都因为打仗,没学完便到前方去了,并说在抗大时听过他的几次讲演。他笑着说:“你们打仗创造了经验,我来讲演,如此而已!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有机会到党校去住一段时间,你才三十几岁,来日方长呀!”这使我感到毛泽东目光远大,对干部成长十分关心。

   “七大”闭幕后,我便到中央党校去学习,可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又到前方去了,接着便是三年解放战争,从华北打到西北,不论是邯郸、清风店、石家庄战役,还是解放太原、兰州和宁夏,都是按照他的战略和战术歼敌取胜的。特别是平津战役时,蒋介石想利用华北之敌阻止我军南下或增援华东战场,傅作义本身还有西窜企图。毛泽东同志针对这一特点,采取“隔而不围”和“围而不打”的方针,先稳住敌人,完成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使敌完全陷入收不拢、逃无路的绝境。然后再斩头去尾,分段歼灭,在重兵包围下,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当时,我指挥的部队打的是敌人主力的腰部新保安,所以对此体会很深。我们说,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就能打胜仗,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充分的事实。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兵团又奉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 年,我作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团长,在天安门城楼上又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那天,他的精神很好,也胖了一些,见到我就满面笑容地伸出手,握着连晃了几下,说:“欢迎你呀,得志同志!”还向刘少奇、朱老总和董老等领导同志说:“你们都认识吧,此人大名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如今志愿军的副司令员,德怀的助手。湖南人氏,我的乡里啊!”当周总理说我是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团长时,他又风趣地说:“此人一直是志愿军,上井冈山就是志愿去的,就是志愿军!”他又转过脸对我说:“这次请你们回来,就是要你们给我们讲讲朝鲜的事。不但给我们讲,还要给群众讲,群众可是欢迎你们的啊!”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和平时期,看到毛泽东的次数就多了,在中央和军委召开的会议上,听他讲话;在不少场合,受到过他的接见;有几次,单独向他汇报过工作;1964年大比武,还陪他看过济南部队的军事表演,等等,总是能看到他的形象,听到他的声音。

   最难忘的,还是送他远行,在人大会堂里,他安卧在松柏和花丛中,我和许多人一样,轮流守候在他的身边。那一刻,我看着他宁静的面孔,又想到了井冈山上看到他的情景,想到40多年间在他指挥下的战斗征程,他的伟大气魄,他的斗争艺术,他的风趣幽默,总是在眼前浮现。感到他虽然停止了呼吸,但留下了辉煌的贡献和伟大的思想,他的贡献是历史所记住了的,他的思想是时间所不能泯灭的。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人,又是一个普通的人。我这里记述的,只不过是自己亲眼见到的一点点。即使这一点点,不是也放射出了他耀眼的光辉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