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的春夏之际,湘赣边界割据区域刮起了一股颇为扰乱人心的风浪,其代表性口号就是“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三月底湘南失败,湘赣边界被敌人占领,再加上秋收起义的失利与广州起义失败的潜在影响。一系列挫折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及事实上艰难困苦的环境,就像迷雾一样,朦朦胧胧地遮住了部分人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革命的光明前景,陷入在灰心丧气的愁城困海之中。
客观地说,能够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那样蛊惑性很大的疑问,决非一般的人,起码是个知识分子。这一口号的创造者还真是一个“文化人”,他就是时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部宣传干事的杨岳彬。
杨岳彬是湖南华容人,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华容县委常委兼县总工会主席。1927年“马日事变”后,由党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担任连指导员,随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因他能说会道,还善于刻钢板、作画,红四军成立后在三十一团任团部宣传干事。
杨岳彬生来性情活泼,爱在公开场合表露自己,且常语出惊人地夸夸其谈。“天天吃南瓜,打倒资本家”,“糙米饭来南瓜汤,餐餐吃得卵打光”等一类的调笑语,就是这老兄创造出来的。这些话虽然是开玩笑时讲的,但也反映出他内心对井冈山艰苦生活的不满情绪。一天,三十一团一营营长员一民找到杨岳彬,要团部宣传干事给他们营添置一面红旗。杨岳彬正与红军医院的院长曹钅荣 等人闲聊得起劲,听了甚不耐烦,撅起嘴回员营长道:“置什么红旗,这红旗还不知道打得下去么?”“什么?你说革命的红旗打不下去了?”员一民听后瞪大眼睛,双目带怒地冲着杨岳彬斥责起来。杨岳彬见风头不对,连忙改口说:“我哪里讲打不下去?我是说到底打得多久?”“你呀,你这个人思想成问题,比哪个都右倾!”员一民说着气哼哼地走了。
杨岳彬的这句话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开了。别看这句话简单,却真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为当时正在流行的右倾悲观情绪推波助澜。
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召开之前的四五天,毛泽东与龙开富到宁冈县坝上,了解乡村红色政权建设的情形。进村不久,遇到了宁冈县委组织部长刘克犹和一个叫刘亮玉的区委干部。毛泽东与刘克犹熟悉,便叫着刘的名字问道:“你们到这里做么子?”“还不是落实党训班的事。”刘克犹一边回答,一边在毛泽东对面的方桌旁坐下。毛泽东听说过,宁冈县委最近决定各个区委举办一期党训班,受训对象是基层党员及斗争积极分子,便就党训班的事与刘克犹、刘亮玉聊了起来。
毛泽东从乡村布尔什维克建设的重要性说起,一直讲到边界党的现状,包括将要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时间不觉过了半个多钟头,刘克犹知道毛泽东还有别的事情要忙,情不自禁地把一桩蓄之已久的心事说了出来:“眼下冒出个‘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挺是扰乱人心的,这样下去不是个头。毛委员,你的看法怎么样?”
听了刘克犹的提问,毛泽东默然一阵,才语气凝重地说:“是呀,有人提出了疑问,不作答复是不行的,边界党正在考虑这件事情。马上要召开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届时着重解决右倾悲观的问题。”他停顿了几秒钟,接下说:“有些同志在革命发生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就怀疑革命的红旗子打不下去,因而发生了悲观情绪。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看小了革命的力量,看大了敌人的力量。这些同志只看表面现象,不看问题的实质,所以容易被迷惑,认为革命胜利的前途渺茫得很,悲观丧气的思想也由此而生。”
情绪开始激动起来的毛泽东,就像对着很多人演讲一样,以激昂宏亮的声音继续说道:“世上的道路总是弯弯曲曲的,革命何尝不是这样?湘南有个三月失败,井冈山也被敌人占领过一次,这怕么子呢?损失了的东西还可以创造嘛。去年秋天,我们上井冈山不到一千人,尔今又怎么样呢?我们有湘赣边界这样的好地形,又有广大民众的拥护,毫无疑问会得到发展的。边界的红旗子无论如何倒不了,一定能够打下去!”
刘克犹等人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地点头,口里“嗯嗯”有声。毛泽东见状意犹未尽地说:“一叶障目,不见高山,右倾悲观的思想只有自我消沉,这是非常有害的!”
与刘克犹一道来的刘亮玉,听了毛泽东的宏论,犹觉一股清风自心底吹起,拂散了迷迷蒙蒙的雾帘,感到豁然开朗。刘亮玉激动之余,不禁冲口而出问了一句:“毛委员,照这样下去,你说革命什么时候才能胜利?”
只见毛泽东略一沉思,深邃的目光投向屋外逶迤起伏的群山,朗声回道:“20年后,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刘亮玉的眼里闪过一道惊喜交加的光焰,连连点头说:“我相信,我相信。”
刘克犹知道毛泽东时间紧,况且自己也有任务在身,说了几句告辞的话,与刘亮玉去滩头找坝上乡的党支部书记金观恩去了。
毛泽东这次在坝上的预言性讲话,经刘克犹、刘亮玉几个人传播出去,在民众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年后”这句话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打下了烙印。1949年11月,曾经脱离革命的刘克犹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毛泽东任了主席,感慨万端地对村人说:“毛泽东真是预言家。1928年他在坝上讲20年后革命定然获胜,果真兑现,神明!神明!”(来源:《党史文苑》 作者:谢才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