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一个大山环绕的山区农村——土崖沟村,这里记录着解放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但本文不一一罗列,仅从土崖沟村教育的变化说起。
据说,1948年以前,土崖沟村人口大约200多人,仅有两户稍稍富裕的家庭男子上过私塾,认得几个汉字,绝大部分村民是“睁眼瞎子”。由于没有文化,和外界交往又少,据说有一年过春节竟和其他村庄相差了整整两天。在准备过年的时候,写春联、贴春联洋相百出,即便有认识几个字的人也写不出对联,所以各家各户提前很多天步行数十里找人写春联。春节这一天,贴出来的对联不是倒贴就是正反不分,每当老人们讲起这些故事时年轻人都忍不住大笑不止。
1948年初,共产党解放了这里的一山一水,农村的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身的同时,希望得到文化上的翻身,特别是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以后,迫切需要有文化人管理集体经济和农村事务。
1952年,党派来了扫盲工作组,这个村庄的很多年轻人从此开始知道点、撇、横折。在上级的帮助下,村里在大庙里开办了该村自古以来第一所四年制小学,第一次由上级派来的公办老师。到了1957年,村里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农村会计。
1966年,土崖沟村人第一次有人考上了大学,后来在政府机关长期担任要职。
从1956年到1980年的二十年里,村里适龄学童全部就学,最多时在校学生达到60多名。那时候有一条规矩,就是没有特殊理由不能不上学,每年招生的时候,学区领导、村上干部和小学老师都要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动员有可能不上学的孩子尽量克服困难上学。当时,农村经济十分落后,农民收入十分微薄,如果按现在的标准,可能绝大部分儿童都要失学。但是当时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农村孩子上学基本上不交学费或交数量很少的几角钱学费,书本费每学期不超过一块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龄儿童能够坐在学堂里读书,也就是这些极普通的举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崖沟村祖祖辈辈与文盲共伴的历史。日历翻到1970年,村里基本上实行了七年义务教育。
可是从1980年以后,不知什么原因一个个老师调走了,土崖沟村的民办老师取代了公办老师,由于办学资金问题,学校几乎处于停办状态,1984年以后,村里的小孩如果想上学要到邻村或是镇上上学。这些年轻的民办老师们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到讲堂,所以,孩子们失学了,新一代文盲出现了。家庭条件好的村民尽可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有的送到什么希望小学,还有的联合聘请教师给孩子们上课,还有的家庭子女十几岁就加入到打工、歌厅等等行列中去了。
土崖沟村民说,都说毛主席在的时候,我们生活苦,那时和现在比较的,社会是在发展的吗。如果和解放前比较,我们农民的生活是多么的甜蜜呀。解放前,大多数的土崖沟村民不是饿死就是冻死,很难活过45岁。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哪有我们土崖沟村的今天。唉,今天的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面对今天的教育出现的处境,一些土崖沟村民说,不知毛主席的时代还能不能再来。从能够读出报纸的水平,土崖沟村人自嘲是,老文盲,小文盲,孩子们重复解放前。
我在一个农民老人的家里,看到他的堂屋数十年一直挂着的毛主席画像以及两边的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心潮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