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伟大的人格魅力


正 义

   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号召全党同志要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纵观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国人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不仅在于他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引导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而且也在于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严于律己,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中国人民。

   建国初期,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筹建一个国家文史研究馆。当时,杨开慧的朋友、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李淑一托人找到毛泽东,也想到北京去当文史馆的研究员。李淑一大概没有想到,她给毛泽东出了一个难题。毛泽东在1954年3月2日就这件事,专门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说:“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1965年秋,甘肃省天水县花牛寨生产大队的社员们给毛泽东寄去一箱他们自己产的苹果,让领袖与自己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不久,他们便收到中央办公厅的一封信,还有44.82元钱。钱是毛主席亲自交代寄的。信中说:“中央早有不收受群众礼物的规定,请你们以后不要再送,现汇去人民币44元8角2分,请查收。”后来,这封信被花牛寨人刻成了碑,高高地竖在村口上,以教育子孙后代铭记这件事。对于外宾送的礼物,毛泽东也是如数让工作人员登记上交,从不留一件。对此,身边工作人员曾劝说毛泽东:“反正这些礼品是送给您的,您吃了用了都是应该的。”不料,毛泽东作了这样一番解答:“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党有纪律。这些礼物不是送给我个人的,是送给中国人民的。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全国闹灾荒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告诉身边工作人员:“我不吃猪肉和鸡了,猪肉和鸡要出口换机器。”从那儿以后,他半年多不肯吃一口肉。青黄不接的季节,他老人家常常是一盘马齿苋,便充下饭菜,几个烤山芋,也能顶一天……此情此景,常常令身边工作人员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这就是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伟大领袖,他始终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能用来谋取任何私利。在推荐人的问题上,他不仅对“荐人未果”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摆架子,不耍权威,而且支持用人单位坚持标准原则选人用人;在执行党的纪律上,他带头不享受任何特权,不接受任何礼物。在日常生活中,他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毛泽东位高不忘本、功高不自居、权重不谋私的高风亮节,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无限爱戴和崇敬,带来了清新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现在有些人对毛泽东一生都在追求,在奋斗,在奉献,而自己没有得到丝毫的享受,不免感到遗憾和不可理解。我想,这种认识还是没有读懂毛泽东,没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想,而这种理想决不是个人的升官发财和贪图享受,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此,他作出了巨大牺牲,六位亲人壮烈捐躯,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没有把吃好穿好、过舒适的日子当作幸福,而是以奋斗为乐,以奉献为荣,心里始终装的是国家兴亡,人民利益。对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毛泽东同志正是他自己所倡导的“五种人”的楷模。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