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上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在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这一重大问题上,毛泽东为新中国制定了基本政策:

  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争端,实现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毛泽东同时也告诉我们,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和平、但并不惧怕战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曾多次面临外部敌对势力的武装侵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军民贯彻运用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奋起自卫,打击了侵略者,保卫了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我采取敌视政策,除支持台湾国民党军队不断对我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袭扰外,还经常出动军用飞机入侵我国领空,进行侦察和挑衅活动。仅1951年至1953年间,美国军用飞机侵犯我国领空就达32126架次。我军根据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对美军的入侵行为给予了有力打击。

  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同美国空军相比,我空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的训练水平、实战经验都有相当差距。为有效打击敌人,我们从地方到军队,从边境到纵深,建立了较完善的防空体系,做到了严阵以待。1950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司令部成立。10月,组成全国防空筹委会,负责研究和计划加强国土防空事宜。至1957年,16个省66个市建立了人民防空委员会,有人防专业队伍约44万人,基本上形成了全国性的人防体系。

  1951年8月2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加强防空的指示,要求各地防空部队必须加强战斗准备,实行昼夜值班;各军区及重要城市的防空司令部必须健全,确实能担负起防空指挥任务。并责成军委防空司令部检查各军区防空计划的落实情况。全军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部队,认真执行中央军委指示,加强训练,不断提高作战指挥人员的应战能力。在战斗值班中,坚持做到预备值班和正式值班一样,一般气象和复杂气象一样,没有敌情征候和有敌情征候一样,以高度的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对付美军飞机的挑衅活动,我一开始就站在自卫立场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作出打与不打两种选择,并对打的范围作了严格限制。1953年4月26日,军委关于防空作战的指示明确规定,凡敌机进入我领空领海时,我空军驱逐机和高射炮部队,应坚决歼灭之。追歼敌机至公海50公里内是许可的。如敌机仅于公海上空实施侦察,我机不应飞往迎敌。1958年8月,我军发起炮击金门作战。为避免与美军发生直接冲突,毛泽东明确规定,我机不得出领海,不打美机。但如果美军侵入我领海、领空,我必须坚决打击之。为缓和同美国的关系,60年代初,中央曾规定,对入侵美机一般不予攻击。1964年美国全面扩大侵越战争后,美军作战飞机频繁侵入我国领空,并向我军飞机发射导弹,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毛泽东、周恩来等明确指示,对于美军的这种疯狂挑衅,要坚决予以打击。同时还规定,要将入侵美机歼灭在国境线内,这样既打击了敌人,又不给其挑起更大冲突以借口。

  对空防御作战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急剧,战机稍纵即逝,加之武器装备敌优我劣,作战难度很大。为了更有把握地抓住并打掉敌机,我军在作战指导上,实行重点设防与兼顾一般相结合、阵地防御与机动作战相结合。各防空部队潜心研究美军飞机的性能特点及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我防空兵力兵器的现状,扬长避短,积极捕捉战机,灵活运用战法。如针对敌战斗机飞行速度快、低空性能好的特点,我注意加大雷达、情报、通信等保障范围,加强战备值班和空域巡逻,力争早发现敌人并适时发起主动攻击,达到先机制敌;针对敌无人驾驶侦察机飞行高度高、机动性差的特点,我军飞机采取多批出动、分段截击、轮番攻击战术;针对敌机在我边境空域搞"擦边"挑衅的特点,我军则采取空域隐蔽待战、直线出击和大速度、大角度截击的方法。

  敌人武器装备先进,我军武器装备落后,对空作战要以劣胜优,尤需注意发挥各种打击力量的整体效益。据此,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精心部署,我空军、海军航空兵、地空导弹部队和高炮部队在统一指挥下,分区负责,密切协同,组成比较完整的防空作战体系,有效弥补了各种兵力兵器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我军防空作战的水平。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军被迫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边境反侵略战争。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指导和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大支力援下,我边防部队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经过浴血奋战,打退了侵略者,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这次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继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为我军进一步积累了在相对和平时期打局部战争的新经验。这次自卫反击作战,在战争指导上突出了军事斗争与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紧密配合。毛泽东曾称这一仗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

  进行反击前,中共中央、毛泽东曾反复考虑作战的规模和打击的范围。总参谋部给西藏、新疆军区的指示中强调:这一仗只能打好,不准打坏,这是有关国威军威的问题,是有关国际大局的事情,不动则己,一动手一定要干干脆脆把敌人打痛。后来周恩来在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十次会议的报告中对此也解释说:"我们只是打击印度反动派,边境冲突是它们挑起的,我们并不要用战争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还是毛主席下了决心,他看得远。有一次发生小冲突,我们曾设想消灭它一部分,教训它一下,但那个不起作用。那个时候是小打,不是现在这个情况。也许它吃了几次亏,它就跟你对峙起来,四十三个据点还保持若干个,那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单是小打不行,它也不干,而且容易引起错觉。否则它就说你不行。"根据既要求打狠打痛,使侵略者受到应有教训,又要求适可而止,不扩大战争的设想,在反击作战的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一直亲自掌握政策,确定部队的进行范围和进展程度,并具体规定了许多政策,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在自卫反击作战的具体作战指导上,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中央军委制定的作战方针是,不打则已,打则打狠打痛,并把主要打击方向放在易于展开兵力、对印军威胁最大的东段。我军的基本战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实行大胆迂回,侧后突击,打敌之头,击敌之背,剖敌之腹,切敌之尾,各路向心合击,将敌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毛泽东后来对反击战中的侧后迂回评价说,这不仅是印度,从古以来,哪一个军队都最怕这一手。

  我军的对印反击作战虽然是后发制人的防御行动,但是仍在具体行动中争取了主动,正如周恩来所评价的:"毛主席的领导艺术,他总是掌握主动,告诉我们不要处在被动的局势。我们这回经过一年的斗争,然后,给他一个重大的回击、大暴露,这是一个主动;然后,又收兵实现了有理有利有节,这才主动。"战略上的防御和战役、战斗上的主动积极进攻,在这次反击战中很好结合了起来。

  在中印边界进行自卫反击战的基本目标,是争取西部的安宁和稳定,不影响东部的战略重点,而不是以武力解决边界问题。打是为了和,不打不能和,打不赢不能和,打过头了还影响和。毛泽东针对这一仗曾指出:中印边界上打了一仗,可以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以后的历史证明,由于我军以军事打击很好地教训了印度扩张主义者,使其不敢再轻举妄动,此后几十年间中印边界基本上都是安宁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防空斗争及后来的几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尽管由于时间、地点、敌情等方面的差异,我军的战略指导各有不同特色,但都体现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基本指导原则,如及时揭露敌对势力挑动事端的阴谋,同时做好必要的军事准备;适时发起自卫反击,粉碎敌人的武装进攻;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战法;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依靠边界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等,既是对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贯彻和运用,也是根据新情况对它的具体发展,而且为指导今后的斗争实践积累了经验。

转自《解放军报》网络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