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解决残敌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曾强调指出:"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他还具体解释了这三种方式的含义:"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这就是迫使敌军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在向全国进军的过程中,我军以各种方式陆续解决了二百多万国民党军(因其被歼后又不断补充),其中以传统的战斗方式,即"天津方式"消灭了一百余万敢于顽抗的敌军,同时对于一百多万要求起义或接受改编的敌军,则完全采取了两种新方式,即"北平方式"、"绥远方式"予以改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要求我军力争以"北平方式"解决残余敌军的同时,也指出其利弊,认为:"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反革命遗迹的迅速扫除和反革命政治影响的迅速肃清,比较用战争方法解决问题是要差一些的。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敌军主力被消灭以后必然地要出现的,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于我军于人民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毛泽东还强调这种解决方式也是一场严重的斗争,指出:"各野战军领导同志都应注意和学会这样一种斗争方式。这是一种斗争方式,是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并不是不用斗争可以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并针对"绥远方式"指出:"这是又一种斗争方式。这种斗争方式对于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的政治影响,较之北平方式将要保留得较多些,保留的时间也将较长些。但是这种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政治影响,归根到底要被肃清,这是毫无疑问的。决不可以认为反革命力量顺从我们了,他们就成了革命党了,他们的反革命思想和反革命企图就不存在了。"由于起义和接受改编的大批旧军队原来都是反动统治的支柱,其内部一向又实行黑暗的封建法西斯统治,原杂牌军(地方系军队)内部大都有着浓厚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原中央军中又普遍存在着特务系统,许多军官虽然宣布起义或接受改编,但内心仍存有疑虑、不满,有的还企图以此保存实力,保持原有的反动武装,作为以后进行政治活动或向共产党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我军采取"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仍然是要通过一种新的斗争形式来消灭反动军队,并对其一切可以接受改造的成员进行改造。这种斗争,是我军在战场上同敌军战斗的继续,只不过斗争基本上是以不流血的和平方式,主要用政治改造的手段来彻底解决反革命的武装力量。

  为了在向全国进军的道路上减少抵抗和破坏,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要求,我军利用国民党统治分崩离析的政治形势,制定并公布各项优待敌军起义、投诚的政策,展开政治攻势,瓦解了大批敌军,使其接受和平改编或起义、投诚。对于这些起义投诚的反动军队,我军又绝不采取过去军阀混战中那种简单收编的办法,而是始终清醒地认识其原有的反动性质,坚持对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在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上半年,我军派出了大批干部和骨干,对于在湖南、四川、云南、西康、新疆等地起义和接受改编的一百多万国民党军,大多以"北平方式"加以改造。1949年9月,驻绥远的国民党军宣布起义,接受了我军同样的改造。由于这些敌军是来经战斗被我军完整接收下来的,在起义和接受改编之初,其内部原有的阶级压迫制度和以旧军官为核心的组织系统都还继续存在,许多仇视共产党的反动军官、国民党的党团骨干分子和特务还在猖狂地进行反改造活动,种种反革命遗迹和政治影响仍然保留,这就给我军的改造工作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为了顺利地进行改造工作,毛泽东又指示我军对旧军队的人员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即"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被改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被淘汰,某些坚决反革命分子将受到镇压。"在改造过程中,我军派去的政工人员和骨干针对不同对象有区别地开展工作,对旧人员中愿意接受改造并积极进步者,予以热情帮助和欢迎,并根据其改造的表现和才能安排适当工作;对于不抗拒改造却又不符合革命军队要求者,则在教育后逐步从军队中加以淘汰,另行安置;对于坚持反动立场,暗地破坏改造的反动分子,则在条件具备特别是在广大士兵觉悟后采取镇压的办法。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曾先后接受过高树勋、郝鹏举这类旧军官的率部起义,在政治上对国民党军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和震动。但是,起义后的部队因其内部原有制度末进行改造,尤其是各级军官仍利用旧的隶属关系控制部队,因而对这些部队供养耗费甚大却难以投入作战,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又会出现政治动摇或叛变。如国民党进攻山东时,郝鹏举解决了我军派去的政工人员而叛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强调对于一切旧军队必须坚定不移地采取彻底改造的方针,同时经过我军内部开展民主运动的经验,也找到了一条彻底改造旧军队的有效途径。

  对起义或受编部队开展民主运动以实行改造的基本方法,是本着我党我军一向倡导的走群众路线的办法,紧紧抓住军队的基础--士兵这一关键环节。我军派到旧军队中的政工人员和加强这些部队的骨干成分到达后,先从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入手,发动和依靠出身贫苦、被抓征入伍的广大士兵,用诉苦教育的办法启发其阶级觉悟,将其中的进步分子团结争取到政工人员周围。然后根据解放军的传统,开展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在广大士兵群众被发动起来之后,再对旧军官普遍存在的贪污、克扣军饷、打骂士兵等行为进行批判斗争,从而使得反动军官在部队内被孤立起来,使其丧失进行破坏活动的主要基础。在争取广大士兵的同时,也积极做好军官的工作,在不放弃争取改造的前提下,对军官进行必要的和适安的斗争,有步骤地打碎原有的反动组织机构,达到迅速和彻底溶编为人民军队的目的.在争取改造军官的过程中,对于愿意接受改造的一切旧军官要讲统一战线,要做团结和争取工作;对于他们的军队却绝不能作为统一战线的军队,对于起义和受编部队的一部分要在妥善安置的前提下予以遣散,保留的一部分也必须完全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加以重新改造,使其变成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军队。

  在我军向全国进军的过程中,一些和中国共产党有统战关系的民主党派,也曾以"反蒋"的名义组织过一些武装。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毛泽东向各民主党派提出,新中国绝不允许保留任何其他党派和个人控制的军队,对于他们在反蒋过程中组织的少数武装,均一律接收并加以溶编。这一作法,彻底消除了近代中国军阀私人把持军队、割据地方的遗患,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   

转自《解放军报》网络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