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开会学问:备、要、魂、效

樊宪雷

   毛泽东曾多次指出,开会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1955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作结论时指出:“要不犯错误,就要注意领导方法,加强领导”;“一年开几次会,或者大会或者小会,解决当前发生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然后才证明‘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看来,开会是大有学问的。

会议之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开会的“粮草”是指会前的准备工作。毛泽东说:“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若开会前没有足够的准备,靠现抓现拿点东西,讨论就没法深入,当然就更无法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很好的建议或办法了。“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好像‘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可见,会议前的准备工作就像是两军作战前的粮草一样,是取得预想结果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952年,为了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毛泽东建议谭震林就浙江、苏南两区征粮问题在华东局召集一次专门会议,两区负责人及两区若干典型县的县委书记参加。毛泽东在给谭震林的信中特地指出:“在开会前,由你派出两个调查组,一个往浙江,一个往苏南,直到几个县的乡村,调查十几个乡,专门调查农民公粮及其他负担的实情,以为会议讨论的根据。”“粮草”的先行为会议的成功起到了铺路的作用。八大召开前,毛泽东先用了37天的时间听取了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接着,又连续6天进行机械工业的实地参观调研,花了6天时间听取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在这些大规模的调查活动的基础上,毛泽东比较全面、具体地掌握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的经济情况,掌握了全党工作在下一步应该注重的问题,从而为八大的顺利召开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

会议之要:主题集中,发言精当

   主题集中是开会的要着,一切发言和讨论都应围绕主题进行。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强调:“一次会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就好。”如果主题分散,极易出现言者东拉西扯、言不及义,听者如入云里雾里、莫名其妙的情况。这样的会议势必缺少效率。毛泽东对此深有体会。1960年,他在杭州召集华东、西南各省领导同志开会,除解决粮食困难这个议题外,又将搞小高炉、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等问题都插进去了,结果导致“一平二调”这个本来要急需解决的问题没能够成为会议的中心,在会议上也没能集中精力进行讨论,最终没能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开好一次会议,最为重要的就是让与会者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毛泽东认为,要如此,就必须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允许大家在会上发表不同意见。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的时候,毛泽东特意提出:“我建议让人家出气。不出气,统一不起来。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因为气都没有出嘛,积极性怎么能调动起来?到中央开会还不敢讲话,回到地方就更不敢讲话了。”要让参加会议的人“出气”,就要“不挂账,不打击,不报复”。

   发言必须针对问题,要讨论,要有争论有批评。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求参加会议的同志要长两只“角”。他在1955年3月2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说:“批评要尖锐。这次有些批评,我觉得不那么尖锐,总是怕得罪人的样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要有名有姓,哪一个部门,要指出来。”“不要把棱角磨掉。牛为什么要长两只角呢?……是因为要斗争,一为防御,二为进攻。”“我看,还是长两只‘角'好,因为这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

   发言要讲究技巧,“原则是不要太长,内容要精彩一点”。如果是书面性的报告,稿子最好简明扼要,“小稿子,几百字,很经济,插在比较长的发言中间,比较生动,讲那么一件事情”。而且,发言要言之有物,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体会。“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或者‘二排议员'。要以自己动手为主,别人帮助为辅”。

会议之魂:生动活泼,实事求是

   开会的格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解决问题为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以七千人大会为例,会议从1962年1月11日开到2月7日,长达28天,就是根据讨论问题的需要来决定的,其间还度过了春节。在会议进行中,有人提出快过春节了,希望尽快结束会议。对此,毛泽东说:“我们可以一面开小会,一面开大会,每天大会不超过三个钟头。这可能违反大多数同志的意愿。为什么一定要回到你们家里过春节才算舒服?为什么我们在北京七千人一道过一个春节不好?我看,春节不关大局,不关什么农、工、商、学、兵、政、党。我主张集体在北京过一个春节,有什么不好啊?”在会议的发言形式上,毛泽东也不希望大家都按照发言稿在会议上宣讲,因为“报告的时候不是照着本子念,而是讲一些补充意见,作一些解释。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各种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较,会也开得活泼一些”。当然,会议最为核心的要求还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强调:“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开会也是如此,只有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会议才能针对实际问题研究对策,从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会议也才能发挥其作用。毛泽东还反对“文山会海”,他认为该开的会一定要开好,不该开的会一定不要开,否则劳民伤财、耗神费力,到头来得不偿失。

会议之效:一成决议,坚决执行

   会议制定的决议要坚决执行。决议是与会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决议的执行则是保证会议是否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毛泽东认为,会议决议应当简明扼要,应针对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而且决议也不应该太多。他说:“过去我们开一次会议,决议很多,以为这些决议会灵,其实并不那么灵。会议的决议,多不一定灵,少也不一定灵,关键还是在于情况明不明,决心大不大,方法对不对。”他还要求:“决议不要轻易,一成决议,就要坚决执行。”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感慨:司空见惯的“开会”,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从实际情况看,并不是每个人、每个领导干部都真正了解和掌握了毛泽东所讲述的这些“开会”的学问和经验之谈。开会既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领导者,不管处在何种领导岗位上,必须善于掌握开会的方法,必须具备指导和主持会议的能力,并且善于通过会议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重温毛泽东的这些精辟的论述,细细体会其中的意义,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说,是很有裨益的。

(作者樊宪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编辑,北京100017〕

《人民网》

返回目录